王玉瑩看向荷花腳上布鞋,突然想起很多小時候的事情。
姐姐比她大兩歲,小的時候,她基本上都是撿著姐姐的衣服鞋子穿。
當然羅蘭每次做鞋的時候,都是一次做好幾雙,每個孩子都有。
但家庭條件不好了,小時候太窮了,所以衣服鞋子不常做。
家裏孩子有多,所以農村大都是這種情況,小孩子的衣裳都是大的穿小了就給弟弟妹妹穿。
王玉瑩突然又想到,小時候二驢子有一件褲子,穿小了就給荷花。
荷花穿小了,又給了王玉瑩。
好像那年也就是七八歲的樣子吧,“王玉瑩”穿著那條哥哥姐姐穿過的破褲子,從小學一年級一直穿到小學三年級。
褲子都穿小了,都穿到了露出腳脖子了,羅蘭才開始給她縫紉了一條新褲子。
說新也不新,其實也是大人衣裳改的,不過那時候,“王玉瑩”已經很開心了。
羅蘭手巧,家裏的褲子鞋子全是她手工縫紉。
像荷花腳上這雙千層底手工布鞋,黑鞋麵、黑鞋梆子、白鞋底、中間還帶著一根黑色鞋派,這一款千層底布鞋在當時七八十年代的農村特別流行。
那時候,幾乎家家農村婦女都會做。
七八十年代的農村布鞋也是各式各樣,色彩繽紛。
因為當時農村貧窮,做鞋用的料子幾乎清一色來自家裏穿破了的舊衣服舊褲子。
衣服破了不能穿,直接撕成一片片,和著麵糊糊做鞋底。
麵粉用開水攪成麵糊糊,很黏糊。
把家裏的案板搬到太陽底下,先糊一層麵糊把舊布沾上案板上,再刷一層麵糊糊,再粘一層布……
如此反複數次粘成了無數層,曬幹後,就成了千層底的原料。
五顏六色的好一點的布料留下來做鞋麵。
那時候,七八十年的農村,女孩子穿的手工布鞋顏色幾乎特別豐富,紅色、黑色、綠色、橙色、各式各樣的格子條紋。
之所以如此豐富,就是因為這些原料幾乎都是從女孩子穿舊了的上衣,或者做新衣服時剩下的布頭而來。
七八十年代的手工縫紉布鞋在農村不需要花錢去買,但是卻特別結實耐穿,有時候一雙布鞋穿了好幾年都不壞。
看著荷花腳上的布鞋,王玉瑩腦海中突然跳出大量不屬於自己的記憶。
甚至,她又突然想到荷花小時候隻要一哭就是這個樣子,喜歡把甩過鼻涕的手抹在鞋梆子上。
小時候,因為受到條件限製,衛生紙很少,到了冬天冷了,流鼻涕是難免的。
記得村裏就有一個特別邋遢的婦女,就特別喜歡往褲角上或者鞋梆子上用擤鼻涕的手“畫地圖”。
那時候,每次擤鼻涕之後,她就隨便用身上一擦,就把手擦幹淨了。
也不知道荷花是不是跟她學的,小時候荷花因為這個被羅蘭打了好幾會,後來改好了,沒這個毛病了。
卻沒想到,荷花今天因為哭得傷心,又犯了老毛病了!
王玉瑩腦海裏突然閃現出越來越多不屬於自己的記憶,隨著那些記憶電影般在腦海裏浮現,她怔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