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起了個一大早,把鋪們撐開,就遇到出來走路的李老。
“李先生,早!”我大大方方行了個禮。
“早啊,小夥子,你第二天就開張啦?不先別處逛逛?”李老見我,笑嗬嗬回道。
“這不就去嗎?第一天開門,肯定都沒人知道,還不如讓行人見了回去說,說不定第二天生意就來了,不是?”我也笑道。
李老聽聞,朝我揮了揮手,便走了。
這小巷沿著來時王玉因帶的路,便再沒有其他入口,本來又偏僻又深,偏偏那麼多的人,還有些熱鬧,看來這個巷子名聲在外。
不過,當時幻境裏,沒有看到這條路,應該是因為我以魂魄傳送卻投影於真身,應該是用了特別的方法。如果去那樣人多的地方不知道回發生什麼。因此,那神秘的力量將我限製。
出了小巷便是紅磚鋪地的道路。昨日傳送至此,我還是依靠隱隱約約的檀香香氣,確定這的確是s城的無明寺。
無明寺在我的記憶中是城市的中心地帶,在如此地方竟然能有一個看起來如此偏僻不為人知的地方。這是另一種厲害之處。
回頭找個機會再見一見主持吧。我心中想。
出了紅磚路,眼前的景象煥然一新。
村子裏房屋交錯,凹凸不平的人踩出來的道路,還有四處的雜草。
城市,從我小時候到現在給我的感覺,一直像是繁華兩個字的代名詞。
各種各樣的攤位,和小巷的外一層相似,卻更加多種多樣,許多我見過的沒見過的小吃,新奇的玩物,還有在街上形形色色的人,交錯在攤位掩蓋中的商鋪,在店鋪裏麵安安靜靜不像小攤般吆喝向顧客“爭寵”的老板。
我竟還記得,師傅第一次帶我進城時,告訴我,這些老板外“自視清高”,自認為自己和那些隻能擺攤的小販不一樣,然後就把自己的表現故意和他們區分開來。
其實一樣不一樣,一旦有客人來,如果那個客人還是稍微有點穿金戴銀的,立即就弓著腰陪著笑臉伸手歡迎。其態甚至比外麵小販誇張許多。
畢竟都是商人。
我現在卻想,我今後會不會像他們一樣。不,肯定不會,我覺得和他們太不一樣了。
至少目前,我覺得。
不知不覺走到了帶著蒸籠賣包子的攤販處。
在一條街的拐角處總是有更大的空位擺攤,這時候就需要很懂人情事故的好人緣來擺攤了。
所以人們常常能看到,每天最早支起攤子的老板一邊忙活,一邊和之後陸陸續續過來的人打招呼。
我一坐下,老板就過來問道:“大早上起來有點冷吧?來杯豆漿暖暖?”然後就自顧自地盛起一杯乳白色的豆漿,舀兩勺糖放進去,上麵還漂浮了一點豆渣。
“別介,我請的!”說著咧起一個笑。
明知道這是因為見著了新客想要留一個好的印象,但還是不忍對這個老板產生好感,這也許就是人情吧。
一杯豆漿下肚,感覺到肚中饑餓,我又要了一籠包子,一個餅,一個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