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墊、吻合器,注意抽吸!”
陳群用有些沙啞發出了指令,卻茫然不知道,他身邊的器械護士都變成了兩名,助手也從四個學霸菜鳥變成了經驗豐富的住院醫生。
不過所有人都忙成一團,有些跟不上他的節奏。至於早已經累癱在一邊的黃海濤,這是是索性在旁邊看著,偶而出言提醒陳群一下。
這大概是第八台急救手術,第三次救台。
黃海濤心頭明鏡一般,才真正認識到陳群的天賦有多高,很多他不會的手術,你隻要說兩句,他就能給你完成個七七八八。要是第二次再做,就會修正新手時的毛病,將術式重新修訂一下。
隻不過他唯一看不清的就是陳群的手術風格,在所有的視頻錄像中,陳群的手術都是給人一種精雕細琢,縝密嚴謹的味道,猶如百煉成鋼繞指柔,猶如江南園林山水,每一處都恰到好處。
但今天這奇葩自從呈現亢奮狀態後,就整個手術風格就變了,從寫意的山水變成了金戈鐵馬,大漠蒼茫的味道,放眼望去,全數都是蕭殺氣息。尤其下刀如風,根本沒有半點遲疑和猶豫。
每一個急救病人,他都做得很快,尤其三台血崩的手術,他都能硬生生地將血止住,仿佛他的手指頭上突然擁有了獵犬的鼻子,能自動尋找病人的出血點,給予最佳的治療。
開始黃海濤還擔心他的心亂了,但見他縫合盡管加快了速度,但針腳依然是整齊一致,才知道他是故意放棄了一些不必要的修整,不再如同他原來那樣,隻追求完美,患上了完美主義強迫症一樣。
這種從小橋流水人家到巍巍昆侖綿延萬裏的風格轉變,對於一般醫生來說,是最為困難的。大部分的外科醫生,連自己的手術風格都沒有,還談什麼轉變?
黃海濤可是知道這種轉變提升,對於一個外科醫生來說,是多麼的煎熬,是用上千個日日夜夜堆積出來的,還必須是有天賦,再加上努力,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但現在,這個理論對陳群完全不適用,就如同一萬小時理論的針對目標僅僅是普通人。奇葩、精神病都不在這個序列中。
急診中心的萬能小能手黃海濤,再看了一眼陳群隨手切割過的傷痕。覺得對著這口子寫一篇論文都是綽綽有餘,這裏麵牽扯到的東西太多太多,他就是因為懂,所以才知道取舍的困難。
正常情況下,要劃這一刀,沒有上千例手術支撐,是根本切不下來的。切一刀,人人都會,但如何切,怎麼切,切了之後怎麼辦,才是最能反映外科醫生水平的東西。
陳群在動手前,就已經將醫療框架初步整理出來,一刀定型後,就繼續圍繞它進行各種操作,以最快的速度,將病人從死亡線上拉回來。
黃海濤甚至有些明白,為什麼陳群的手術進度有點“趕”,就是他需要騰出更多的時間,卻搶救下一個病人。
倘若是小陳在部隊,他頂天三十歲,就會成為全軍最厲害的外科醫生。
幸好沒有被劉老頭給唆使進入部隊。
陳群拿起手術鑷,在病人的腹腔中翻看巡察了一遍,直接讓開了位置。“病人已經穩定下來,剩下的清創縫合,就交給你們了。黃老師,我們去下一台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