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的縱膈鏡手術,在第二天早上九點就進行了,手術十分成功,尤其是陳群接手的那部分,除了開始有一絲絲猶豫外,接下來就風卷殘雲般的完成了,比起黃海濤預計的時間快了近一倍。
果然人與人不同的!
黃海濤再次堅信了一個活生生的事實,就是任何外科手術,對於麵前這位新陳的小子來說,隻要看一眼就會了,幾乎沒有任何難度。他作為執教老師,其實是沒有任何信心和資格教這小子動手術的。
下次隻動嘴不動手,讓其他人來教。這是唯一能挽救自家一點點可憐自尊心的法子,不然再這麼打擊下去,他堂堂一個博士生導師,就隻有掩麵而走的那條路子了。
“你做過這手術?”
黃海濤在讓祁虹完成剩下部分掃尾工作的時候,忍不住追問了陳群一句。
“沒有,不過我做過其他顯微鏡手術和腔鏡微創手術,一理通百理明,所以才沒有讓老師失望!”
陳群解釋了一下,然後又補充了一句,“好像我對這種鏡下手術有一點天賦,讀初中操作顯微鏡就比其他同學操作得好,一點都沒有感覺到鏡麵是反向的。或許這是我的優勢吧!”
對於擁有“大師級鏡下技術”的他來說,能清晰無誤地感受到畫麵中的一切,再配合他的特殊邏輯空間思維能力,幾乎可以能隻看腔鏡畫麵,光是憑借手感,就能清楚無誤地完成手中的動作。
再加上昨晚在係統空間的練習,他有十足十的把握,完成這個小小的切除手術。
不過,手術做得越多,越覺得自己的手術方式好像發生了一些不容易發現的細微改變。如果說原來自己的手術方式是精雕細琢,一步一個腳印,一百步就工工整整走一百步的話,現在變成了主次分明的一百步,在幾個關鍵的節點上先勾勒框架,再去填充後麵的內容。
這種轉變,少了工筆作畫的細膩,卻多了幾分雄渾粗獷,讓自己多了無數選擇,既可以在框架完成後繼續精雕細琢,也可以簡略有序,完成必要的部分就可以。
最大的好處,就是讓自己的手術更快捷更一目了然。
或許,這就是真正的大師和匠人的區別吧?
手術才一完成,病人就清醒過來。
黃海濤對祁虹幾個吩咐起來,“你過去告訴她的狀況和主意事項,幾個大男生就在旁邊學習一下,如何和特殊病人打交道。不然你們一天那硬邦邦的語氣,更像土匪而不像醫生。”
在病房內,幾乎恢複了理智的梁麗,聽完自己的情況,忍不住追問起來,“醫生,你是說我身上的那個小腫瘤,引發了我的精神失常,我不是精神病,隻是大腦出了一點問題?”
這不是大腦出了一點問題,是出了很大的問題。
旁邊幾個聆聽的男士忍不住垂下頭來,不敢發笑,這說話的神情模樣,還真沒有一點好轉的趨勢。
祁虹倒是理解病人的心情和擔憂,用力點點頭,肯定地回答了她的疑問:“是的,現在你體內的腫瘤已經被手術取出來,就是你麵前那黃豆大的一顆東西,免疫係統已經開始恢複正常,但依然還有一點腦炎的症狀,需要慢慢恢複。至於你精神上,我可以百分之百肯定,你不是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