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無法照抄的作業(1 / 2)

坐在觀測台上的羅賓醫生,眼光一下敏銳起來。盡管他是神經科醫生,但可是和其他科室合作,完成了無數高難度手術。最常見的普通外科手術,究竟能做到什麼程度,他心頭早是明鏡一般。

這例手術本來就是用來驗證這幾個從遠東公立醫院過來的醫生,他們的能力究竟達到了那種程度而進行的。按照羅賓的推測,大概能做到其他醫院的主任醫師檔次,已經算是最高評價了。

至於那些中國人能完成一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經手術,僅僅是采用了試驗室儀器的緣故,是手術工具和科技的勝利,並非是術者有多麼高明。

甚至他還推測這個閉鎖綜合症的修複手術,大部分都是機械手臂完成的,並非是人手可以做到的。

在日本那邊,不是剛推出了一款很先進的機械手臂,還命名為上帝之手,這款手臂,醫院就有三台,但由於太……受限於環境了,除了幹木匠活的骨科那邊受到歡迎外,其他兩個地方都放棄了繼續青睞的想法。

一個既要挑選患者,還要挑選醫生的機器,再精巧也是一個擺設。

當然,以東亞人的那種所謂的榮耀感和麵子工程,花費一兩年時間,來完成一個高難度的手術,理論上是完全可行的。

閉鎖綜合症這種病例,恰好滿足了醫院那些想一舉驚人的醫生們的要求,他們可以經過一年半載的核對參數,將一台儀器訂做為一個患者的專門手術器械,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至少他就知道有好幾個瘋子有這樣的愛好,花費幾年來完成一個手術。

但羅賓現在看到的,是一個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個外科手術大師媲美的年輕人,用鋒利無比的刀鋒做出了鈍性分離的瘋狂舉動,盡管不聲不響,但見多識廣眼界高明的羅賓一下認出了,他不是在用切開技術來分離外膜,而是用易學難精的遊離技術來完成手術。

難道現在的年輕人都已經進化到這等程度?不需要長時間的外科手術實踐,就能抵達世界上罕有外科醫生能抵達的傳奇人物的境界。

或許,這是他眼睛花了?

陳群的刀刃分離從頭到尾隻持續了七八秒鍾,畢竟不到幾公分長的舌骨肌,他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

接下來是用手術刀重新建立一個小小的神經通道,讓那那根受到損傷的臂叢神經來一個“彎道超車”,挪移兩公分左右的位置,讓他後麵的縫合留出足夠的空間距離。

他的十號手術刀,在筋膜間小心地劃出了一個半圓形,將一小段臂叢神經暴露出來,才用愛迪生鑷輕輕一挑,將它挪移了一下位置。

“持針鑷,10—0強生線,我要進行神經鞘膜顯微鏡縫合!”

陳群將兩件器械遞在旁邊,下達了另外一個命令。

坐在觀察台的羅賓醫生立刻在上麵給出了不容拒絕的指令。

“將鏡頭轉到顯微鏡上,再將燈光亮度升高一擋,拉下兩英尺,以七十度角對準患者左肩縫合處。”

如果說陳群的外科手術縫合讓他大為驚訝的話,那他更在意的是觀察這位遠東醫生的顯微鏡下縫合技術。外科手術做得好,不一定顯微鏡下技術做得好,這可是所有外科醫生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