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內行看門道(1 / 2)

羅賓看著最後一針縫合完畢,心頭越發驚訝起來。他觀察的層麵,遠遠不是祁虹這些入門級醫生所能輕易明白的。

對於羅賓來說,任何手術手術最重要的,首先是保證神經的流暢,其次才是保持血運,手術縫合是否規範整齊,他並沒有多大的要求,畢竟,他可不是強迫症患者,也不是完美主義者,更不是藝術家。

能讓患者恢複成原來的狀態甚至更好,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標。所以,對他來說,陳群開始縫合之後,他一直盯著前麵的監控麵板,注意上麵的數據,尤其是患者肘部的神經電波頻率。

見原來隻有三十多的數字,慢慢回升到四十多,在快要完成縫合的時候,這個數字已經跳到了五十左右。他更是情不自禁地眉頭一跳,知道就在這幾分鍾的皮膚縫合中,陳群不僅緩建了臂叢神經的壓力,還讓神經頻率漸漸恢複了正常範圍值。

這數字後麵,意味著神經既不緊,也不鬆地被陳群重新固定在肌肉叢中,他在肩胛骨位置開出的一個新彎道,也是完全成功的。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是對皮膚、軟組織、肌肉叢和神經的構造有一個完整的認識,然後才能重新搭建出和原來正常情況下的結構。

不然,絕大多數醫生完成手術後,神經頻率都會偏低,達不到50-65平均值範圍,要修養好幾天才會漸漸恢複過來。如果一個星期都恢複不過來,那就表示神經受到了其他壓迫或者損傷。對他這樣的神經學領域的著名教授和醫生來說,就是徹底的手術失敗。

這是一起緊急搶救,那位東方過來的醫生連前半截的情況都一無所知,就能輕車熟路地完成後半截手術,這樣的水平,幾乎和他不相上下,隻是經驗方向略有欠缺。

盡管沒有看到那種新式手術,但從這個病例就能看出,那位年輕人在他所創造的新型術式麵前有著說一無二的絕對權威優勢。畢竟,年輕人最大的優勢就是身強力壯,能最快速度地接受一種新事物,並且將他打磨成型。如果還有天賦,那在這個方向的領先地位是很少有人能撼動的。

除非遇到一位更厲害的天才。

光是看這位年輕的亞洲人的外科手術能力,羅賓認為全院幾萬名醫生,沒有幾個人能和他相比。

羅賓越發想親眼見識一下他用磁鑷和光鑷進行手術的具體操作了,盡管祥雲醫院發了一個視頻過來,但畫麵都是分割的,很多細節並沒有在鏡頭中出現,這也就說明中國人在術式方麵有所隱瞞。

隻是這是國際慣例,在沒有完全命名前,沒有任何一個知名醫生,會將他的術式細節完全暴露出來,展現出來的,永遠都是不完整的內容。

作為梅奧診所的神經科主任和醫院的理事會主要成員,羅賓有太多的資源安排幾個手術來觀察,甚至可以在大多數科室選擇病人。

“看來手術已經完成了,距離……午餐時間還要一小時十七分鍾……,陳醫生,你有沒有興趣再進行一個小手術嗎?替一位截肢患者安裝一個仿生假肢,尤其是五根仿生手指和神經的耦連?”

陳群聽到頭頂傳來的聲音,才從發呆中蘇醒過來,略一沉吟,才吞吞吐吐地回答。

“我從來沒有做過假肢神經聯合手術,恐怕也滿足不了羅賓先生對磁鑷臨川手術的好奇心,我倒是有一個建議,羅賓先生有沒有興趣常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