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眼隨著社會的發展,已經從一個醫學問題,變成了一個社會問題。近年更是由於第四次信息革命,網絡和手機的普及,讓近視眼這個問題越發變得雪上加霜,成了一種不是流行病的社會流行病。
陳群和楊小泉院士說的第一例手術,病人當然不是那個叫文茵女孩。她現在還在醫院休養中,身體還沒有完全複原。就算要做,也要等暑假再說。
充當第一例病人的,是一位急診中心的老醫生,左眼高倍近視,就算手機湊在眼珠子上,也不怎麼看得清楚了。套用這位快六十歲老醫生的原話。
“反正都是報廢了的,索性就廢物利用,看看能不能搶救一下,藥……先停了吧!”
一群年輕人聽到這位自願充當小白鼠的老醫生很潮的網絡言語,都一起笑了起來。既然是醫院的自己人,那當然比起其他病人更要得到優先照顧,陳群也是格外費心,光是他的左眼3D模型就在電腦上運算了十多次。
因為是第一次運用光鑷來修正眼睛內的肌肉纖維,比起激光手術高明了無數倍,時間也長了十來倍。陳群依然決定采用機械手和人手聯合作業的方法,一方麵是減少外科醫生技能的需求,另外一方麵是讓機械手發揮更大的作用。
所有手術的數據,都會全程錄像,然後在運用電腦模擬,為下一次手術做提供模型數據資源。
對於機械手臂的仿生學運用,東方聞馨還有一個很古怪的主意,讓陳群將他的動作盡量向機械手的運用模式靠攏,再采用影像捕捉係統對他的手臂抓捕運動軌跡,然後進行編程彙編,最後反運用在機械手臂上。
對於女朋友天才的設想,陳群當然是舉雙手雙腳讚成,隻是被女朋友抓過去當了一天工具人,對著塑料模型做單調和別扭的動作,讓他化身為人型機器人。陳群才堅持了一天,就給累癱倒在地,幾乎生活不能自理,所以女朋友才替他“買”了一套雙層複合式公寓來安慰他。
現在陳群聽到楊院士又說起這事情,看了女朋友一眼,就情不自禁地打了一個寒顫,他可不想成為工具人,繼續在玻璃珠子上玩微雕操作了。
這完全就是違背人體身體結構工程學的事情,再示範兩次,他說不定全身骨骼都會變成畸形了。
何況,套用女朋友振振有詞的原話。
“電腦比人笨,根本就做不到那麼多動作,當然是你一個活人來將就機器,哪裏有機器來將就人的道理?”
這個說法陳群無言以對,隻好采取逃避政策,有多遠躲多遠。
他可沒有好高騖遠的想法,他現在隻是解決有無問題,至於成功與否,早在係統空間做了幾百例手術的他,完全可以保證手術能完全成功的。
至於大小姐提出的高科技的運轉方案,他覺得可以緩一緩,畢竟,超前半步是天才,超前一步是瘋子。
他可不想被世人認為是瘋子。
楊小泉見他早有準備,多半還有什麼秘密武器還沒有拿出來,也就不繼續嘮叨了。畢竟,自己新招收的關門小徒弟,就是他們小組的組長,有什麼事情,他第一個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