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遠程操作機械手進行手術,陳群做得很辛苦,無論從體力上還是心力上,都比做三天三夜還要累,生怕自己稍微一個失誤,讓患者直接死在手術台上。所以他的動作很“慢”,力求穩定,就算是信號突然消失,都不會弄出什麼出格的事情來。
不過對維克多來說,負責在一邊遠程指揮他遠在加勒比海島上的醫生,輔助陳群完成手術。開始還有一點點配合不上陳群,但他比較是世界上最厲害的神經科醫生,稍微調整了一下心態,就明白了陳群這樣操作的根本原因。
陳群是盡量保證手術能完成的同時,也不會因為機器或者係統的失誤,將手術給弄砸了。其實這種遠程手術,信號有一點點延遲,間隔大概是半秒鍾的時間,而陳群直接將這個時間定位為一秒鍾的延遲,盡量慢一點,讓那邊的醫生也能跟上。
其中最讓人安心的是,陳群每進行一個關鍵動作的時候,都會提醒一聲,讓那邊協助的醫生做好準備,於是將他的節奏慢了三四拍。
當然,這個感覺僅僅是對於熟悉陳群的人來說,對於其他人來說,陳群的遠程操作,比起一般醫生的速度還要快一點,就猶如活人一樣準確穩定,不帶一絲錯誤。
“刮器,給一分鍾準備時間,進行第三塊脊椎骨的替換修複。”
陳群用沉穩帶著純正倫敦口音的英語,對幾千裏外的醫生給出指令。原本崩得緊緊的心,也漸漸平複下來,恢複了平日的最佳狀態。
在大屏幕上出現畫麵中,一個帶著口罩的器械護士,忍不住在鏡頭前說了一句。
“這簡直太不可思議了,替換了兩塊生化椎間盤,居然出血沒有超過20CC,機器果然比人更準確。”
維克多聽到自家護士的讚美,也對著鏡頭發出了一聲大笑。
“你說錯了,這是操作機器的人厲害,和機器沒有多大的關係。可能對於其他人來說,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對於陳來說,在他的手術中,一切皆有可能。他就是一個創造奇跡的人,對於查理來說,他也更需要一個奇跡。準備第三塊椎間盤,再次查看你那邊的數據,親自測試一下患者脈搏和血壓,不要電子儀器給出額結果。”
剛才出現了一次數據顯示問題,陳群留意到了這一現象,才發現是兩邊的數據傳輸不一樣。不知道是哪裏出了問題,但維克多爵士幹脆采取最原始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陳群對維克多的隨機應變,也湧起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很多時候,電子儀器就是不那麼靠得住。但他這次手術的基石,就是電子信息的遠程操作。隻要機械手不出問題,那其他的都可以解決。
維克多安排人工測試,除了讓這邊的安心之外,也是確保手術萬無一失。
“更換十二號解剖刀,將無影燈亮度再開大一檔,角度偏斜十五度左右,讓我有更清晰的視野。”
陳群稍微做了一個調整,讓維克多情不自禁地抬眼看了他一下。
作為臨時更換手術刀的陳群來說,自然知道維克多爵士看他的原因,立刻給出了一個小小的解釋。
“已經做了兩個椎間盤了,比較習慣這種節奏了,用十二號手術刀更合適一點,傷口要更小一點。”
陳群機械手裝上手術刀片後,輕輕調整機械手的角度,緩緩切割開了椎骨中的縫隙,露出骨骼中包裹著的脊髓膜囊,白色的脊髓在刀鋒下露出了一絲絲灰白色。
人類這種生物還真是神奇,進化出了骨骼這種保護裝置,將脊髓給保護在裏麵,確保全身的運轉就算受到大的衝擊,也不會導致信息傳導中斷。
對於維克多爵士想出來的這個天才手術方案,陳群也是十分欣賞的。知道如果是換成維克多爵士自己在手術台上操作,或許可能能完成。但要是換成機械手,完成的概率不超過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