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 管挖不管埋(1 / 2)

陳群再次出現在係統空間,看著一個嶄新的化學分子式,卻一下有些犯難了。盡管大麵積的藥理測試沒有開展,但光是從表現出來的狀態看,陳群知道,這種藥物的功效,幾乎不遜色青黴素這種“蓋世奇藥”。

不過和青黴素相比,這種嶄新的藥理機製完全和青黴素不同,它並不殺死任何病毒細菌,但對身體內的蛋白酶促進活性,從而讓細胞的活性更旺盛。對於無所不能的係統來說,到現在追蹤出來的機理變化,都是不完全的。

不過光是從表現的結果來看,這種藥物最後通過一係列的化學反應,大部分分解成了碳水化合物,少部分殘留的大分子也可以通過尿液和汗液排除體表,幾乎對人體沒有任何損傷。

要是從神話的角度來說,這就是一種“青春泉”,盡管不能返老還童,但卻能保持細胞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或者準確地說,就是北條廣雲服用的抗衰老藥劑的超級進化版,還不需要對基因配對。這簡直就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北條廣雲想保持自己的青春活力,不料卻從一個不可預測的方向完成了。

唯一讓陳群趕到有些無奈和困惑的是,這種分子結構的出現,其實也是和杜德利的研究分不開的,它的一部分分子結構就是來自杜德利的藥物。

隻是現在的問題很糾結,就是它好像隻能出現在那種發生病變的細胞中,以某種機理合成,這明顯是對生產運用的極大挑釁,難道生產一種藥物,需要在發生病變的細胞中進行嗎?

好吧,這個其實不算是什麼大問題,青黴素的提取,也是在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中來完成的。

下一步需要完成的,則是找出另外一個簡單可行的合成工藝出來。大概唯一可以完成的,就是係統的超級計算機了,看看能不能模擬出具體過程,然後再從中進行改良。

陳群一想到這裏,就覺得有些好笑,現在都二十一世紀了。但人類利用能源的方式,依然是從工業社會起就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依然是變著花樣燒開水。

依著葫蘆畫瓢可是人類利用自然規律的不二法門,隻有先弄清楚它的機製,然後才能重複進行。可複製從來都是科學理論中一個堅實的基礎,醫學也不例外,看來隻有讓試驗室的超級計算機開足馬力,一邊進行模擬計算,一邊進行“實例對照”,看看究竟有什麼新的發現沒有。

當然,陳群還有另外一個考慮,他必須做出一個艱難的選擇。就是實話實說呢,還是改頭換麵等回去後再公布答案。

陳群在考慮了三秒鍾後,就選擇了一個最簡單的道理,準備實話實說。至於這種藥物的發現,公布出來也有理有據。不然等離開這裏後再公布,必然會被有心人找到蛛絲馬跡,直接戳破他的謊言。

那為什麼不一開始就正視現實呢?

其次,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縱使公布了這種分子結構式,要想培養和繼續生產,投入的資金和設備至少都是天文數字,換句話來說,成本太高了。至少以現在的情況看,光是杜德利的專屬藥劑,就是天價,再加上其中關鍵的病變細胞,必須是北條廣雲為藍本,那簡直就是人家的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