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是教學手術,陳群這次手術做得很慢,每進行一步,都要講解一下,尤其是一些動作要領,注意事項。幹巴巴的語言,沒有一句廢話,讓手術顯得特別硬核,更讓無數坐在屏幕上觀看的醫科大學的學生,感到受益匪淺。
畢竟,陳群的講述非常細致,連電鋸的握法,用力的技巧,切割的角度,都給出了明顯的具體操作。
這個解釋,讓旁邊擔任記錄的祁虹先是愣了一下,然後差點笑出聲來。這些動作要領,可以說很多都是陳群被他女朋友給逼迫出來的。他原來做手術,一樣是怎麼順手怎麼施展,沒有太多的要求,甚至有一些天馬行空,不拘於固定動作的態勢。
但東方聞馨的電子程序,還是模擬手術,都需要非常非常標準化的動作,來實施機械手臂的的運轉,對他提出了很多“刁難”性的要求,陳群被折騰得夠嗆,但最後也完成了。
這些機械的標準化動作,套用陳群的言語,固然會抹殺個性,但卻最大的好處就是標準,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手術中犯下常識性錯誤,減少出錯幾率。
對於醫生來說,畢竟人體構建比起機器更複雜無數倍,機器可以做到的事情,人體一樣能做到,隻是唯一的缺陷就是不如機器那麼精準。
換句話來說,眼前陳群的講解,就是將一台高難度的四級手術,給徹底地拆解成為了一個個簡單的動作。不僅能讓初學者菜鳥級醫生,能很快上手,就算是度那些經驗豐富的醫生,更有借鑒作用,能最快地提升自己的手術技巧。
祁虹自認她的動手能力很差,但在旁邊看了之後,都覺得完全聽懂了,下次遇到這種情況,她也能依照葫蘆畫瓢,按照陳群的規範性動作,給完成得七七八八。
她心頭才冒出這個想法,不禁自己都嚇了一跳。
這難道是她自己都膨脹了?
祁虹反思了一下,覺得她在手術上可沒有膨脹的想法,但認為手術變得簡單了,是因為陳群給設置了一些條條框框,將一個很複雜的手術,規範了具體的操作過程。
由簡入繁容易,由繁入簡難。這話可是她的老師楊小泉講得最多的一句話,將一個繁複的手術做得簡單,不是技術的退步,而是技術的進步,說明已經將一個手術完全了解,閉著眼睛都能完成,才有可能來簡單化,規範化過程中的動作。
祁虹一想到這裏,才知道陳群和他女朋友這兩個,簡直太好玩了。
陳群是沒有規範化手術動作的需求的,自然也不可能規範化他的手術過程,變成單板單調。但由於東方聞馨的電腦軟件需要這些動作,於是就強迫陳群來當試驗品,硬生生地弄出了一些前所未有的規範性動作。
對陳群來說,這些動作其實是累贅,是多餘的;但對於大部分普通外科醫生來說,卻是高屋建瓴地將雜亂無章的手術,建立起了脈絡分明的流水線操作。
原本陳群用來規範機械手臂的動作,對人來說,更容易理解掌握。
或許,這是陳群和東方聞馨從來沒有想到過的一條道路,他們折騰出來的東西,對培訓醫生來說,更為實用。
這就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陳群的氣運簡直是逆天度爆表。
等陳群講述並展示了一個標準化的教科書般的開顱手術,打開了患者的頭部。於是就暫時停下動作,讓麻醉師減少麻醉藥物用量,開始喚醒小男孩。
就在這幾分鍾的耽誤中,就見一個滿頭銀發的老年醫生,用手蒙著口罩,走進了手術室,也不進來,就遠遠地站在門口,對陳群嚷了起來。
“陳醫生,你剛才展現的這套操作過程,能不能改天請你去我們大學裏再展示一遍,我需要將你的操作給全方位的記錄下來,作為教學錄像,推廣到全國。你知道嗎,我做了幾十年的開顱手術,今天簡直有一種撥開雲霧見月明的感覺,要是我年輕二十歲看到你的動作,一定不會犯下兩個手術中的錯誤,成為我畢生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