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尼奧聽到陳群的言語,反愣住了,以他七八十年的人生閱曆,都一下沒有弄明白陳群的意思。就以這個年輕人的智商來說,當然不可能認為他是想要憑借藥理學發現,來獲得諾貝爾醫學獎和生物學獎。
先不說各種試驗數據就是龐大的工程,然後又是一大堆申報流程。那他言下之意當然是將獎項頒發給已經確定入圍的申報上,隻是將藥物換成正確的那種。
這不要說是異想天開,就算是在諾貝爾醫學獎上,也是首例,還是一種惹人恥笑的烏龍事件。但反過來說,這款新型藥物,已經通過某些特殊渠道獲得了提名,盡管不是他支持和負責的,但他是評審委員會主席,最後黑鍋依然是他來背。
陳群好像看出了安東尼奧的疑惑,直接給出了一個讓人無法拒絕的理由。
“公爵先生,這款藥物,或者確切地說,就是這款藥物的催化劑,已經正式提名諾貝爾醫學獎,所以才對我發布的事實,刻意打壓淡化,甚至像沒有發生過一樣。但紙裏始終藏不住火,隻要這款催化劑大量使用,那定然會有醫學家發現真正的過程,最後必然就是一個笑話和醜聞。”
“我個人認為,誰獲獎都無關緊要,最重要的是讓廣大醫生和患者知道事實的真相。畢竟,一款催化劑隻要使用的範圍廣了,那必然會出現很多問題的,更會導致無數人死亡。所以爵士先生以評審委員會主席的身份,撥亂反正,說出真相,既維護了諾貝爾獎的名譽,也挽救了無數生命。”
陳群頓了一頓,給出了他早設想好的方案。
“所以,我建議這屆醫學獎,來一個特事特辦,有獲獎作品,但沒有獲獎人。隻要先生將事實通告出來,這種藥物的發現就是一個陰差陽錯,多方巧合導致的,各個參與人員,都算是完成了自己的那一部分,少了哪一方都不成。何況,這件事情中間又存在著大量的利益衝突,將獎項頒布給任何一方或者頒布給集體,都有評審委員會玩弄內部平衡的嫌疑,隻有按照委員會獨立的原則,直接跳過參與者,頒布給藥品本身,才是最好的選擇。”
對於陳群七彎八拐,兜兜轉轉的說法,作為穩坐釣魚台幾十年的安東尼奧一下秒懂這中間的各種利益糾纏。這個主意是對他最不利的,但卻是對諾貝爾的名聲最有利,那也就是對他這個理事長最有利,同時,對歐洲的幾個藥廠,也是有好處的。
諾貝爾獎之所以是世界最高榮譽,就是因為委員會的超然地位,要是這種超然一旦不保,那榮譽本身也就會變成一個笑柄。諾貝爾獎現在每況日下,社會學獎項也就成為了一個笑話,隻有物理醫學方麵依然保持了自己的地位,但也搖搖欲墜。
要是他這麼突然強勢一下,盡管必然得罪美國人,但以他的身份地位,是完全可以無視美國人,更能收獲一個好名聲。他現在已經老了,唯一追求的就是身後的名聲,那究竟該如何選擇,自然十分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