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一章 大腦穿刺救治(1 / 2)

吃完飯,陳群沒有時間看女朋友對新醫院的設計方案,而是拿起女朋友給的病例,急匆匆地過去找薑明院士,這樁手術還需要薑院士的一點點建議,他才能確定心中的最後一絲絲疑惑。

薑明看著陳群遞過來的資料,看了兩眼,就提出了疑問。

“你是想通過鼻腔來完成大腦腔鏡手術?這樣的安排不是不合理,隻是危險性更大一些,要求度也更高一點。當然,對於你來說沒有問題,但我認為你采取傳統的方案更好一點。畢竟從鼻腔進入大腦,一個繞不開的組織器官就是腦幹。你能完成的手術其他人是無法完成的,但你完成了就必然有其他人模仿,最後導致一個個失敗,那為什麼不示範一種更穩妥的常規方案。”

陳群愕然,他過來正準備谘詢手術過程中繞過腦幹的構思,但卻想不到得到這麼一個建議。

想想也不奇怪,薑院士說的事實,他能完成的手術,絕大多數醫生無法完成。但既然有了第一個人吃螃蟹,那自然有更多的人也會跟風。那導致的後果就是不堪設想。

如果跟風的醫生是宗師級,那自然隻需要看兩眼就主動放棄,因為他們知道什麼是人力有窮。但對一些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家夥來說,在特殊激進的時候,就會選擇同樣的冒險,那必然後果就是手術失敗,病人死在台上。

這就是常說的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

陳群一下聞弦音知雅意,知道薑明是變相地對他進行勸告,讓他不要在刀尖上做文章,當有更穩妥的選擇的時候,自然是穩妥為主。盡管有一些打擊他的自信心,但卻是肺腑良言。

因為所有醫生都知道一個真理,醫生沒有殺死病人,僅僅是治療的病人不夠多。本事再厲害的外科醫生,也會對很多狀況束手無策。

他上次通過鼻腔給楊小泉院士做腦瘤切除手術,那是無可選擇,故此可以冒險。但現在有更好選擇的情況下,選擇更簡單的法子才是最穩妥的。

陳群收攝了一下心神,向薑明道謝。

“薑院士,謝謝你告訴我這句肺腑之言,經驗之談。我知道我該怎麼做了。”

正在說話間,電話鈴立刻響了起來,還是他特意設置的特殊鈴聲,連忙做了一個手勢,準備接電話。幾乎在手才一舉起來,薑明的電話鈴聲也以警報聲的方式響了起來。

兩個人同時互相看了一眼,都一起從腦海中浮現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們同時接到一個醫院的呼救電話,不是手術台上出現了大崩盤,需要他們兩個醫院最好的腦科專家去救台,那就是有什麼腦科急診患者才送了過來。

“這裏是直升飛機急救組轉過來的消息,有一位13歲的男孩正緊急送往醫院,他的頭部被一根鋼筋從前腦穿刺到後腦,馬上抵達。劉院長下令請你和薑院士馬上去急診中心進行會診。”

通話才一完畢,微信上立刻傳來了幾張圖片。

陳群一看,不禁愣住了。小男孩的眉心正中,正有一根典型的建築鋼筋斜斜穿刺進去,然後從後腦上方穿了出來。

一般人受到這樣的穿刺傷,絕大多數都是馬上死亡了,更不用說送醫院進行搶救的份了。

“現在血壓104/63,經皮血氧飽和度96,意識水平昏迷指數為5,睜眼反應1,言語反應1,運動反應3!”

陳群才這個通報,就愣了一下,知道這可是比較典型的國外風格,醫院的幾架急救飛機的通報不是這種模式的。這或許是北條大小姐那邊派過來的合作人員吧?好像聽說兩家加深了合作,有日本急救人員過來交流也是非常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