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22歲,女,大三學生,一直都有偏頭痛現象,前些天又發現了脊髓反射不正常,經過大腦核磁共振檢測,發現患者的海馬體旁邊有一個皮樣囊腫,囊腫是一塊牙齒、毛發和脂肪構成的組織,很有可能是出生前就有的。”
“等等,這是不是又一起連體雙胞胎在體內自相殘殺,最後融合的例子?”
對於先天性的囊腫,一群年輕人想起了他們接觸到的幾個病例,立刻聯想到了最有可能的答案。
不過陳群直接一句話撲滅了他們的熱情。
“不是,因為患者母親保留的孕育時期的資料顯示,母親在懷孕期間沒有出現雙胞胎,而且進行全身各器官的異形基因檢測非常浪費人力物力,故此我們要研究的問題,就是這個簡單的症狀——皮樣囊腫和它的切除。”
周林看著圖片,直接給出了自己的構思。
“如果隻是皮樣囊腫,那我們就可以采用兩種不同的方法來進行治療。分低侵入方式和高侵入方式,低侵入法就是導入引流管,來緩解大腦一些壓力,同時用類固醇藥物來治療患者的偏頭痛,同時也可以服用一些抗癲癇藥物來預防出現癲癇。然後等待這個囊腫是否會消失。”
這照本宣科的回答立刻遭受到了同事鐵軍的抨擊。
“都已經知道囊腫中有一顆牙齒,難道你指望藥物能將牙齒都給在大腦中給消掉?恐怕將腦子給消掉更靠譜一點。”
“但高侵入療法危險程度很高,如果采用手術切除的話,那必須考慮囊腫非常深入大腦內部的狀況。在囊腫四周,不僅有環繞的主動脈,還有運動神經中樞,隻要任何一點差錯,那就是一個後果——患者直接腦死亡。縱使是陳群動手,我依然堅持反對,因為這太危險了。”
這話一出口,周林就將目光看向了陳群,表示他會繼續堅持他的意見,不會有任何更改。這其實也不少從小組的角度來看待問題,更多的是以他個人的角度來對待這個手術。如果這手術是他主刀並且決定其他人選的話,他隻會選擇放棄手術。
因為,這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病人負責,還是對團隊負責。他沒有那麼高的能力,也沒有那麼大的魄力,那知難而退,對醫生來說,就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陳群對於周林的看法表示理解,但卻根本不放在心上,這個手術他不僅需要做好,還需要給這些同事一定信心,當下毫不猶豫地表示。
“很好,既然手術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解決他!這次手術我會做一個內部教學示範,采用新型信息化技術進行處理,然後來完成這個手術。然後我們小組的成員,都需要照著我的示範,在模擬手術室內完成手術。當然,昏視頻的同學,可以采用實體模型的方式來完成。”
這應該算是新醫院開張之後,他們這個小組的第一次內部會議,祁虹不希望陳群這家夥就那麼輕描淡寫地將事情完結。畢竟,現在他們這個醫學中心的任務並不重,才剛剛起步,但醫院領導層已經告訴她,這個中心將年輕化,那一個重要的職責,就是培養年輕人。
眼前就是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