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院長,他當然清楚今天的搶救過程中出現的貓膩,不少醫生拿著他的雞毛當令箭,將那些無法搶救的病人全部送到陳群這裏,這從某種程度來說,也不是存心的。畢竟很多病人對於絕大多數醫生來說,都是無法挽救的,這就是實力導致的絕對差距,他就算是院長也無法指責其他醫生隻挑自己能救治的病人來救治。
畢竟,在緊要關頭進行選擇,所有醫生都遵循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將醫療資源用在可以搶救的病人上,而不是用在那些無法搶救的患者身上浪費人力物力。隻是能不能搶救非常看個人能力,無法進行精確的量化,他也無法說什麼。
本來以為出去能搶救下來三分之一那些無法搶救的患者就是一個重大的成功,但現在看起來,所有無法搶救的病人都全部給救活了,個個狀態穩定,這簡直可以說就是創造了一個奇跡。
而且,從剛才的搶救過程來看,不僅僅是陳群發揮了根本性的作用,就算是他身邊的其他小組成員,也發揮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就算完成輔助手術,都比自家醫院的完成得更好更快,幾乎同樣的縫合,這邊的醫生都快了三分之一的時間。
這種速度的差距,作為世界首屈一指的大醫院的院長,他當然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最根本的一個不同,那就是在中國的醫生,每天接診救治的病人和患者,都是西方醫務人員的兩倍以上甚至跟更多。畢竟中國的人口眾多再加上醫療並不發達,進入二十一世紀才有了長足的進步。
但就算如此,中國醫生需要為更多的病人看病,一天完成四五台普通手術簡直是司空見慣,而德國醫生一天做三台手術,已經是勤奮的。再加上該死的八小時工作製度,讓醫生養成了一種守時的習慣,就算要加班,也先刷卡再過來繼續工作。
現在和一群都沒有達到個人技術巔峰的年輕人做對比,可以說德國醫生輸得一敗塗地。就算陳群帶過來的都是他們醫院的精銳力量,但兩邊醫院都是各自國家最頂級的外科醫院,但國際排名中國醫院至少落後德國醫院二三十名,故此這邊再精銳,也和德國醫院持平。
但現在看起來,所有的中國醫生護士的基本功十分紮實,對於事故處理的手段方法配合,都比這邊醫院最好的創傷科室的精銳團隊更利索更適用,也也是因為那邊要處理的病人更多,所以技術也非常紮實。
或許,今年可以繼續派一批最具備實力的年輕人過去中國那邊,積累個人的手術數量,順道也可以在陳的手下得到充實的鍛煉,就算是艾麗莎,也可以繼續去中國進行進一步的培訓,隻要跟著陳群兩三年,回來絕對是世界級的外科醫生,在歐洲可以說無人可及,在三十歲就能達到正常醫生四十歲才能達到的高度。
一瞬間,施耐特院長就決定了自己女兒的命運,畢竟這一年女兒和瓊的進步可以說是火箭式的飛躍,這是和陳群的指教是分不開的。盡管女兒沒有說,但光是看女兒對陳服服帖帖,就知道她的進步究竟來自什麼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