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十七章 民兵的神威(1 / 3)

七十七章 民兵的神威

解放軍隊伍從紅山解放區撤走後,留駐在解放區的軍事組織是王一帆領導的一個民兵加強營。那麼也許有人問,就這麼一個營的隊伍怎麼應付來入侵的上規模敵人?雖然說那麼大的地盤這麼少的民兵,可是他們就是憑借複雜的地形和獨特的戰術禦敵一次又一次。這些獨特的戰術有地雷戰、地道戰,麻雀戰等。

地雷戰在抗戰時,殲滅日軍發揮了一定作用。解放戰爭初期,製作地雷技術在民兵中間普遍推廣,製作技術越來越成熟,而且還可以創造性地製作地雷,地雷的品種不再單一。民兵們可以利用任何器物製作“地雷”。其實此時的地雷隻是個代名詞了,有一部分其實叫炸彈才對,因為一些“地雷”已經離開了地下爆炸來殺傷進犯的敵人。

隨著解放戰爭的深入,國軍反人民的一麵暴露。由於國軍的補給出現了問題,他們每到一村莊就搶糧、一搶糧就發生糾紛,產生殺人事件。漸漸地老百姓見到國軍就像當年見到日軍那樣沒有好感,以至於產生敵對和仇視。

紅山解放區相對其它地區較為富有,所謂富有就是每家都有些餘糧。從村民住房的也外觀不難看出,比其它地區顯得整潔大方些。所以紅山解放區有國軍經過,隻要一打聽這兒富有,而且村莊還沒有解放軍駐軍,往往都是情不自禁往村莊裏鑽。

在紅山解放軍南撤不久,就有一支國軍路過紅山,他們摸清村莊的底細後,有些驚喜,就開始進村撒野。這支國軍進村選擇在晚上,進村後他們點燃鬆枝做照明,將全村人趕到一處看管起來,然後挨家挨戶去搜有價值的財物和糧食,村民們中有義憤不過站出來的,均被國兵無情地毆打,老百姓看到了這一幕後,就對所有國軍產生敵視。

這支國軍走後,每家的鍋灶、桌椅,甚至水缸、地窖、水井、雞籠、豬圈、羊圈等等,幾乎都被翻過。這給紅山地區聰敏的民兵提供許多想象。

這次路過的國軍進村搶糧搶物事件發生後,王一帆營長非常重視,充分利用群眾鬥爭的熱情,開展多種形式的抗敵鬥爭。

首先地雷戰被重視,地雷戰的好處是,運用靈活,與敵人不接觸,特別是自爆式的地雷,就像現代的自動化武器一樣,隻要民兵們設置的巧妙,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於是那些早就掌握製造地雷和炸彈技術的民兵,開始琢磨小型化的地雷和炸彈,因為這種小型化武器爆炸後對村民的房屋、水井、豬圈、羊圈等等基本毀壞不大,敵人走後,修修基本可以再使用。當然也製造大地雷、大炸彈,那些大的地雷和炸彈被放置在距村莊有一定距離處。

這些造彈的土專家們,在炸彈外殼的選材上開始考慮,在戶內使用炸彈外殼基本確定用燒陶製品。它有兩大優點:一是材料易得,炸彈的形狀可隨意製作;二是陶製品炸彈隻對近距離有殺傷力。室內設置炸彈,民兵們幾乎發揮到極致,鍋內有炸彈、茶壺內有炸彈,板凳下有炸彈,門後有炸彈,雞翅膀內綁炸彈,隻要敵人接觸到炸彈的機關就會自爆。

在十月底,又來一支國軍想入侵東邊的叫單家莊的一個村。民兵預先得到消息,很快趕到這村,先是撤離村民,村民撤離後,民兵們在農戶家裏布置炸彈,布置完後,從外觀上看不出有什麼手腳,就等敵人來鬧事。

現在已是中午,這一支國軍近500多人,想進村弄點吃的。進入單家莊後,見村民們嚇跑了,各家的門都鎖著,於是國軍一窩蜂地分散到各家。一時間,隻聽砸門聲,踹門聲不斷,嘴裏還喊著:“日你娘的,老子在前方賣命,見到老子還躲躲閃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