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4章、墓誌銘(2 / 2)

趙蘭英這時就像恢複了意識一樣,把手抽出來在金鎖麵前無力的搖了搖,然後她的手就重重的落在炕上,從此就永遠的停止了呼吸。

金鎖看到這一切後就像瘋了一樣跑到豐潤縣城的郵電局,依次給老疙瘩的馬團長、李博將軍、鄭鐵柱夫妻、鄭大剛、鄭小栓、李小林和王雅琴打電話通知了他們。由於李博將軍和王老將軍軍務繁忙沒有趕回來,其他人接到電話後,就有的坐火車有的坐飛機趕回來給趙蘭英送行,所以最後趕到的才是老疙瘩和王雅芳夫妻。

老疙瘩和王雅芳走到母親遺體的頭前,他們單手抱著鮮花立正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然後老疙瘩和王雅芳分左右來到棺材的兩側,把兩束白色的馬蹄蓮夾雜著紅色的金達萊的鮮花擺放在母親遺體的兩側。最後老疙瘩對著棺材裏安睡的母親說道:“媽,我和雅芳回來給你送行,我們還帶來了獨立團和十二團您的老戰友們獻的鮮花,他們讓我轉告您一裏路走好!”

老疙瘩說完挺直身子就高聲喊道:“立正!敬禮!願我們的女戰友和我們偉大的母親一路走好!”

老疙瘩喊完話後,緊接著正在舉手敬禮的金鎖也高喊道:“釘蓋!起靈!”

棺材蓋釘好後,老疙瘩就來到棺材前雙手抓住棺材底板,王雅芳就走到棺材後也用手抓住了棺材底板,金鎖和鐵柱、國慶、大剛、小林、小栓等就站到棺材的兩側,然後金鎖就又高喊道:“起!老疙瘩回退,走!”

此時低沉悲哀嗚咽的嗩呐聲再度響起,老疙瘩雙手搭著棺材一步步後退著向院門外走去。院門外老村長已經指揮著一輛大馬車停在了院門口,老疙瘩後退著搭著棺材走出院門時,老村長就帶著鄉親們一哄而上,幫忙把棺材抬上了大馬車捆綁好。

老疙瘩帶著後人們被鄉親們架著後退到大馬車前,他們的身後是鄉親們手裏舉著的無數花圈,最後在低沉嗚咽悲鳴的嗩呐伴奏下,送葬的隊伍就緩步的向村東口走去。此時在送葬的隊伍中沒有後人們的哭泣聲,可是道路兩旁的鄉親們卻家家門口擺放著路祭,各個都在嚎啕大哭著,他們為失去一位好鄰居和好姐妹兒而悲痛欲絕。

老疙瘩帶著親屬們來到每一個路祭前,都要先立正敬禮,然後向對方三鞠躬表示感謝。等送葬的隊伍快出村口時已經快到了正午,所以老村長就在一旁焦急的喊道:“一切禮儀從簡,送葬隊伍速速上路。”

送葬隊伍最後來到了東關村的公墓地,這時劉老五的墳塋已經被挖開墓坑也已經被擴大,大馬車拉著棺材停下後眾鄉親們又把棺材抬下馬車,最後在老村長的指揮下入葬到墓坑裏。

老疙瘩手拿一把鐵鍁來到墓坑旁,他向墓坑下高聲喊道:“爸爸,我媽媽今天到地下來陪您啦,祝您們在地下安息相伴吧!”

老疙瘩對著墓坑裏喊完後,就鏟下了第一鍬土攘到棺材上,老村長就立刻高喊道:“奏樂!埋土!堆墳!”

墳塋重新被堆埋好,這時老村長就又指揮鄉親們在墳塋前立起了漢白玉的墓碑,墓碑上鑲嵌著劉老五和趙蘭英的遺像,遺像下是鐫刻的墓誌銘:

烽火喋血一十載,

奉命承諾一生來;

支前擁軍搞建設,

軍營還願紅根埋。

滔滔還鄉河水泣,

巍巍燕山鮮花海;

彩橋搭建站友聚,

碑前敬禮兒孫懷。

墓碑的基座上擺滿了鮮花和供品,小春喜在母親的懷抱下伸著小手往火堆裏填放著紙錢,在火堆的後麵前排站立的是一排身穿軍裝一臉剛毅的軍人,隊列的左側依次是頭發斑白的鄭金鎖、鄭鐵柱、白水蓮,中間位置的是老疙瘩、王雅芳,右側的依次是鄭大剛、李小林、王雅琴、鄭小栓。最後一排的是披麻戴孝的劉紅順、劉殊榮夫妻、鄭秀芝夫妻、石振才夫妻、石振付夫妻。

這時金鎖就用低沉的聲音對老疙瘩告喊道:“老疙瘩,你是咱們哥幾個最後穿上軍裝的人,你也是我老舅和老妗子看到的希望啊!現在你就給我們下命令吧!”

老疙瘩聽完金鎖對他的喊話後,他就用洪亮的聲音高聲喊道:“立正!敬禮!”

前排的軍人聽到老疙瘩的喊聲後,就齊刷刷的舉起右臂,伸直手掌站在墓碑前,敬標準的軍禮默默的矗立著。他們臉上沒有眼淚,嘴裏也沒有發出哭泣的嗚咽聲,就用這種方式在為他們偉大的母親趙蘭英送行。祝願我們這位沒穿過軍裝的女戰士,一生向黨組織忠於承諾的偉大母親趙蘭英一路走好,永垂不朽!

(全書中)

本作品初稿完成於2015年2月17日零時17分,農曆甲午年臘月二十九日,也就是女主人公趙蘭英九十九歲誕辰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