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清明時節的思念(1 / 2)

天空又下起了淅瀝瀝的小雨,這樣的感覺真是不好受,陰沉沉的天仿佛讓所有的人都收到它的影響,真是不知到底是天氣影響著人,還是人本身有難以言喻的感傷剛巧撞上這糟糕透頂的天。

如果不是雨桐,清鈴又怎麼會想到今天是清明節呢?

老天是否也感受到來自大地的傾訴,偷偷的哭泣著,讓雨水的甘霖降落人間。從清鈴記事開始,仿佛似乎就與她無關,近二十載的時光,她也隻記得那年爺爺去世時,麵對親人死亡時的悲痛。

記憶中關於上墳總是年三十必行的一件事,慢慢地,習慣成了一種義務,明明知道清明時節才是真正哀悼逝去親人的日子,卻因為每年清明都要上學,即便如今已上了大學,課業鬆弛了,可學校與家的距離卻不簡單的近到一千多米。

她還是在學校叢林的拐拐角角,看見地上那攤燒紙後留下的印跡,這裏承載著許許多多年輕的靈魂,可在與學校共同成長的百年裏,有的人見證著這裏的樹木從幼苗長成參天大樹,在時光的隧道裏,新人與舊人的更替不斷,唯獨這裏的一草一木親眼目睹著學校的慢慢的發展。

那些偷偷燒過的紙,曆經大火的焚燒,變成一吹即散的灰塵,飄在空中,飄在樹叢間,在雨的衝刷下,漸漸冷卻了它熾熱的溫度,留下一星半點的灰塵,隨著雨水流淌在任何地方。

清鈴是在下課後,看到雨桐忽閃忽現的眼睛,擔心不已。

她跟著雨桐來到學校不大的鵝池邊,兩個人你不說,我不問,靜默地坐在冰冷的石凳上。許久,雨桐采水,“清鈴,我想我奶奶了!”

清鈴望著不大的池塘出神,雨絲穿透過常綠樹,隨著風,飄到她們的頭發上,形成細小的露珠,再緩緩落下,滲透發間,清鈴打了一個寒顫,緊了緊剛換上的小棉襖。“清鈴,我想我奶奶了!”這句話,從雨桐說的那刻起,就不停的在她的耳邊回蕩,一波又一波,停不下來,讓她亂成漿糊一樣的腦袋感到不適。

她不知該做些什麼,或者該說些什麼,那些安慰人心的話太多,以至於她一度覺得在這樣悲傷的雨桐麵前,身為朋友的她不應該告訴她,“節哀順變,”“奶奶在天堂會好好的……”這些話是用來安慰小孩子的不是麼?而她所認識的雨桐從來都不是一個小孩子,她已然成熟到需要用理智的心來看待這個世界上發生的一切喜怒哀樂。

成長,是你不斷學會麵對悲傷的過程,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麵都在上演著生老病死這樣的戲碼,隻是此刻的悲傷停留在身邊這個好友的身上,難免讓人感到一絲絲沮喪。

她總相信著雨桐會好起來的,暢想間,耳邊又傳來,“有人說,人死了就會變成天上的星星,用生命做燈,為後代們照亮黑暗。”

清鈴不解,再次有所動靜時,那個堅強的姑娘起身,敞開雙臂,回眸,她在笑。清鈴已經清楚,就算自己不再說什麼,也能夠感受到雨桐撫平的心,她沒有做什麼,隻是在雨桐心中,安安靜靜陪在她身邊的清鈴就足以讓她盡快從悲傷中走出來,“謝謝你,清鈴!”

她以一笑回之,這風,這雨,涼透人心,總覺得這個節日寄托的是後人對先人的思念,是對他們離去的哀悼,如果每一顆星星都是逝去的人,那這一日從天而降的雨絲是不是他們想念著在世人所流下的眼淚呢?

雨桐終究沒有在清鈴眼前落下一滴淚,即便那是一個對她來說不需要假裝堅強,極力掩飾自己內心真情實感的朋友,她也覺得再多愁善感是毫無意義的,那些悄然溢出的淚水在出現的刹那,就被她強製的收了回去,任憑冷風吹幹她潤潤的眼眶。

“清鈴,你有沒有發現,每一年的清明節都會下雨!”她的目光依然沒有聚焦的盯著遠方,聲音傳入清鈴的耳中。

清鈴接過她的話,“發現了,每一年的清明節,即便前一天天氣再好,陽光再溫暖,但這一天一定會下雨。”

“啊,是呀,”雨桐悵然。“以前從沒有關注過這個節,現在突然就記得這個節,你說是不是很奇怪啊?”她平靜的說完這句話後,竟無奈的苦笑。

清鈴理解她的意思,也明白安靜地坐在自己身邊的雨桐內心到底有多不平靜,“雨桐,你知道嗎,小時候聽同班同學們說鬼故事,總會有人說墳墓裏各種詭異恐怖的情景,那時候小,根本什麼都不懂,就知道在同學們的嚇唬下,真的害怕起放著許多骨灰的墳墓,可當我在電視上,新聞裏看見那些逝去親人的人麵對冰冷的屍體時的場景,最讓我感到震驚的不是墳墓有多麼多麼可怕,而是不明白為什麼那些人不會害怕,甚至還會跟死去的人待在同一個屋子一整晚,我認為那是很匪夷所思的,但我隻能用那些人膽子都很大來說服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