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我們三個索降到底,站在吱吱響的木板上麵,感受著腳底暈暈乎乎的觸感,我仍然不敢相信,這個墓裏麵居然會有一艘這麼大的船。
這艘船的體積極大,我們現在站的位置是在甲板上,但環顧甲板四周,卻根本看不到船的邊緣在哪裏,更遠的地方都隱藏在了燈光之外的黑暗中。
李少白點起一支冷焰火,朝前方的黑暗中扔去,光芒中木船的輪廓才一點點顯現出來。
看到這艘船的模樣,我腦海中立刻浮現出一幅宋朝的福船圖紙。
福船是南宋末年才開始出現的一種舉行木帆船,這種木帆船體型極大,專門用來進行遠洋航行,在當時是當之無愧的海上巨艦。
據《夢梁錄》記載:海商之艦,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可載五六百人;小者二千料至一千料,亦可載二三百人。
這裏麵的料,就是宋人對船艦載重的計量單位,一料等於一宋石,也就是今天的120斤。
也就是說,在宋朝時,人們就已經造出了載重幾百噸,排水超出1000噸的大船。而我們現在所站的這艘船,就是這種巨船。
據我所知,如今出土過的宋朝木船,其中最大的是在1974年,在泉州後渚港出土的一艘南宋福船型海船,船體殘長24.20米,殘寬9.15米,估計載重約200噸上下,排水量可達600噸。
然而這在當時的宋朝隻是一艘中型商船而已,可想而知宋朝的造船業有發達。
我們所在的這艘船,比任何已知的宋朝木船都要大,我隻是粗略一估計,就敢肯定它絕對超過了五千料,放在海上,是一艘堪比航空母艦的龐然大物。
這樣的一艘寶船,為什麼會出現在千機墓中呢?
三個人打著手電在甲板上四處搜索,很快就在甲板中央發現了一個入口。這個入口應該是通往船艙內的,就在起初我們看到的那根巨型木棍下麵,等走近了,我才發覺這哪是木棍,分明是福船的桅杆。
順著桅杆向上看,便看到桅杆頂端是一個圓形的小型平台。那是福船的瞭望台,在航行中,船上的導航員會爬上瞭望台觀察四周的環境,於此同時,它還兼顧著信號塔的功能,當幾十艘巨型福船組成的船隊在海中劈波斬浪時,每一艘船的瞭望台之上便會旌旗招展,絡繹不絕傳遞著各式各樣的旗幟信號。
我正要跟著李少白進入桅杆下麵的入口,胡榮光卻默不作聲地走到了桅杆前,仰頭呆呆看著上麵的瞭望塔。
我和李少白對視一眼,疑惑地走過去,胡榮光回頭道:“剛才下來的時候,我好像看到上麵有東西。”
“上麵有東西?”
我愣了一下,旋即意識到胡榮光說的是瞭望台裏麵有東西。
胡榮光說,他在索降下來的時候,曾經無意用頭盔上的探照燈照過瞭望台,就在光柱掃過的時候,看到裏麵隱隱有什麼東西在反光。
瞭望台是木製的,自然不可能會產生反光,如果胡榮光沒看錯的話,說不定還真藏著什麼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