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續命湯的命運(1 / 2)

許陽對徐原道:“你去給患者診診脈。”

“是。”徐原應了一聲,跑到了張三千跟前。

張三千瞥了瞥徐原,歪著的嘴發出了一聲不屑:“切。”

徐原頓時一怔,這個病人好囂張啊!

徐原皺了皺眉,強行壓下心中的不適,拿過張三千的手診起脈來。

張三千倒是也沒亂動,就讓他診脈了。

張可也出來了。

半晌後,徐原診完了雙手脈。

許陽問:“什麼脈象?”

徐原有些猶豫地:“患者左手脈是浮數之脈吧。”

許陽則道:“脈診還需再練練,要仔細。患者左手寸關浮稍緊數。”

徐原又露出了疑惑之色:“左寸浮,為傷風,緊脈主寒,浮緊之脈,為寒邪在表,應當以辛溫解表,發散表邪,宜當汗解法。”

“還有數脈,數脈又是主熱的,患者寒熱交雜之證?《傷寒論》中曰,‘脈浮數者,法以汗出而愈。’也是汗法?汗法治中風?”

聽到了這裏,張三千終於不再露出不屑之色,反倒是認真地看了許陽一眼。

而張可則用迷妹的眼神看許陽。

張三千看到這一幕,又氣不打一處來。

許陽問道:“那應該用什麼方子?”

徐原心翼翼地問:“續命湯類啊?”

許陽好笑道:“幹嘛這麼不敢確定啊?”

徐原不敢答。

許陽問:“是因為現在沒幾個人敢用續命湯類治中風了嗎?”

徐原尷尬地笑了笑,然後點了點頭。

張可則是在一旁問道:“為什麼不敢用啊?”

許陽道:“這個起來就長了,在唐宋以前,治療中風基本上都是用續命湯類,續命湯的話,在《金匱要略》中就有提起,治中風痱,身子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處,或者拘急不得轉側。”

“後來唐朝孫思邈也將續命湯收錄入《備急千金要方》,並且將續命湯其放在治風劑之首,也列了其他幾首續命湯類方子。”

“孫思邈記載續命湯可治卒中風欲死,身體緩急,口目不正,舌強不能語,奄奄而呼,神情悶亂,諸風服之皆驗,不令人虛方。”

“而且孫思邈也‘依古法用大續命二湯,通治五髒偏枯賊風,效如神。’所以在唐宋之前,辯證中風,為真中風者,皆是用續命湯。”

“但是在唐宋之後,內風和非風,就開始興起了,所以祛風之法,漸漸被大家放棄了。”

“尤其是在金元四大家起來之後,皆是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劉河間主心火暴盛;張從正主肝風內動;李東垣主形盛氣衰,本氣自病;朱丹溪則是主痰濕生熱。”

“後世醫家接受了他們的觀點,治法也多以平肝潛陽,清熱化痰。尤其是張景嶽認為中風‘悉由內傷,本無外感。’所以他認為用續命湯是速其危耳。”

“還有近代的張山雷,罵的就更狠了,他直接續命湯治中風是不可思議,是僥幸圖功。”

“所以宋之後就漸漸不用續命湯類了,尤其現代藥理研究發現麻黃、桂枝、附子都有升高血壓的弊端,患者已有腦血栓,就更沒人敢用了。”

“雖宋之後曆代來,也有不少醫家一直在用續命湯。但是從整體上來,就很少了。”

張可點了點頭:“這樣啊。”

許陽接著跟徐原道:“自王清任創出補陽還五湯治中風以來,曆代醫家好評如潮,但是此方是治氣虛血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