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由於特殊的身體結構(骨骼包裹肌肉),使他們能夠搬動超過自身體重70倍的物體。
大多數螞蟻的視力很差,有的品種甚至是全盲,但螞蟻依靠自身分泌的信息素,互相溝通,找到回家的路。
一隻蟻後的壽命在數年至數十年。
有科學家曾經說過,螞蟻是最勤勞的生物,因為它們忙碌一生,直到死都未曾睡過覺。
蒼蠅起飛時的飛行特點:蒼蠅在起飛的啟動階段,總是通過中足和後足的“蹬地”動作彈跳,在0.03秒的時間內離地並展開翅膀。蒼蠅的飛行路線與地麵的角度常常小於40度,隻有在極其偶然的情況下才出現接近垂直的起飛傾角,不過在離地10毫米後又會轉為傾斜角度。
那是典型的複眼,六角形,大概有4000個小眼聚合而成,每個小眼都有角膜、晶椎、色素細胞、視網膜細胞、視杆等結構,是一個獨立的感光單位。軸突從視網膜細胞向後伸出,穿過基膜彙合成視神經。含有色素細胞,光線強時色素細胞延伸,隻有直射的光線可以射到視杆,為視神經所感受,斜射的光線被色素細胞吸收,不能被視神經感受。這樣每個小眼隻能形成一個像點,眾多小眼形成的像點拚合成一幅圖像。光線弱時,色素細胞收縮,這樣通過每個複眼小眼射入的光線,除直射的光線到達視杆,光線還可通過折射進入其他小眼,使附近每個小眼內的視杆都可以感受相鄰幾個小眼折射的光線。這樣在光線微弱時,物體也能成像。
有複眼的昆蟲對移動物體具有極強敏感性,能快速做出反應。
蚊子
1、庫蚊
蚊科庫蚊亞科的一屬。通稱庫蚊。廣布全世界,是蚊科的第二大屬,已知800餘種和亞種。九州已知達70餘種。幼蟲孳生於各類水體或容器積水中。它們是室內最常見的蚊子,一般稱為家蚊。
2、白紋伊蚊
俗稱“花蚊子”,主要白天吸血,叮人凶猛,傳播登革熱,有“亞洲虎蚊”之稱。孳生在天然積水和小型容器中,如缸、罐、罐頭盒、花壇、竹筒、樹洞、飯盒、廢舊輪胎、盆景、堵塞的樓頂筧溝等處。花斑蚊不論黑夜白天都會叮人吸血。花斑蚊不僅凶惡,而且善飛。一般蚊子飛程隻有數十至數百米,最遠不超過1-2公裏,但花斑蚊能飛行5-7公裏,而且速度極快,還可以隨心所欲地做前後滾翻、俯衝、急轉彎、突然加速或減速等“高難動作”。
埃及伊蚊
是典型的嗜吸人血的“家蚊”,白天吸血,習性類似白紋伊蚊。喜歡在水缸及其他器皿裏產卵,孳生幼蟲。
3、中華按蚊
中華按蚊的幼蟲孳生在大型積水中,如水稻田、沼澤、蘆葦塘、緩流溝渠等。
小黃家蟻
體型較小,工蟻體長僅有1.5-2毫米左右,國內各地都有發現,常在廚房、封閉的陽台的雜物堆底下和牆壁縫隙等處築巢棲息,危害較廣。
大頭蟻
在我國北京、山東、江浙一帶重要的危害蟻種之一,一般在室外地基牆角處築巢,侵入建築內盜食。
工蟻
體長2~2.3mm,褐黃色,觸角及足為黃色,頭和胸部具細密的縱長條紋,近無光澤,在細條紋間有很細小的線網。觸角較長,甚粗,柄節達頭頂。上顎基部具縱長細條紋;下顎須4節;唇基稍具刻痕。胸部較短,前麵較寬凸,在中胸背板處縊縮;前、中胸背板縫不明顯,中、後胸背板縫明顯,在此縫後的後胸背板前緣稍隆起;後胸背板基部橫形,很短,它的後麵具一橫溝,將後胸背板剌分開。後胸背板剌很短。腹部光亮,卵圓形,被很稀的淡色細毛。腹柄的第一腹柄結下具附器,第二腹柄結橫形,寬稍大於長。生活習性:該蟻性喜在路邊、牆角等縫隙中營巢,常出沒於室內和廚房,竊取各種食物。
劍顎臭家蟻
體長3.5~4.5mm。頭、胸及腹部呈深栗褐色,在一定光線下帶有一種美麗的金屬光澤;觸角深紅色。在頭的額部和腹部末端有一些散生的淺色細毛,茸毛細絲狀,較密,尤其是在腹部。頭及上顎呈三角形,長大於寬;上顎細長,嘴邊與其外緣近相等;唇基三角形,近扁平,高與寬相等;在觸角脊間的額區有一條豎直的短隆線;複眼著生在頭側稍前處,較靠近頭頂。胸部狹長,中胸背板隆起,成鈍圓狀凸起。腹柄結寬大於長,稍前傾,前後平直,上下甚粗,上麵鈍圓;腹部寬卵形,僅上麵稍凸。生活習性:該蟻喜在樹幹內或根際營巢,有時侵入到附近室內竊食為害。性喜成群結隊活動,遇驚後能爬到人體上叮咬;由於體內有臭腺,故散發一種特殊難聞的臭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