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筆名叫卓凡,撲街作者中的一員。曾經在起點、3g書城、17K、縱橫都發過文,也用過夜雨寒湘、夢落曦、狐狸頭等筆名,最後選擇了卓凡這個筆名,反過來讀就差不多是我的名字了,同學和朋友都會叫我飯桌啊,桌子之類的。我書名起得很爛,《異變之小人的逆襲》、《末世生命製造係統》、《未知腦域》、《鬼劍士零》等,當然每一本都TJ了,我沒有突出的文采也沒有強悍的創作,也許我的用處就是如朋友們所叫的名字一樣——“飯桌”。
飯桌可以用來支撐美味的食物,讓人吃得安心些、舒適些。現在我又來扮演一回“飯桌”吧,為作者們提供一點支撐,讓讀者吃得更舒適些。我說的話不一定是對的,但是卻是我自己的一些心得。
會不會有人問我“你寫還分鏡頭啊”呢?漫畫有分鏡稿,電影有導演和攝影員進行分鏡剪切,裏?貌似沒聽人說過,可能是我孤陋寡聞吧。
的描寫裏,分鏡頭在眾多撲街作者中應該是一個比較普遍弱點。鏡頭混亂,甚至有些遇到描寫的直接就一個神態一句話搞定。(其實我也是這種)
看漫畫和看電影、電視的個個人物都有血有肉,跑龍套的都有一個準確的外貌,而且場景也有一個準確的位置,比如《潛行狙擊》裏麵的各種樓頂的跳躍,每一個樓頂都有自己的高度和每幢樓的距離、物品等,但是如果是的樓頂追逐,有些撲街作者就會這樣寫道:
治安A追著匪徒B不放,B跑進了樓梯口一股腦地往上衝,A一咬牙窮追不舍,兩人來到了樓頂。B回頭看了一眼A,這A要不要追得那麼凶?B一咬牙縱身一跳,越過了3米的距離來到了另一幢樓的樓頂,得瑟地回頭看了一眼A,好像在說小樣的有種你跳啊。
A看著B的挑釁,再看了看兩幢樓的距離於是學著B的樣子縱身一跳,B嚇出一個激靈,連忙跑到樓梯門看看樓頂的樓梯門有沒有鎖,無奈樓梯門鎖了,好吧,繼續跳吧。
A跳過來撲了個狗吃屎,B借此拉開了距離連忙跳到比較矮的一幢樓的樓頂上。A爬了起來擦擦嘴角的血跡,連忙追了上去。
A和B在樓頂上追了半天,B終於到達一個隻有三層樓高度的一幢樓,雙手抓住陽台往下麵爬去,手一滑整個人撞在了空調箱上,身體繼續掉落,B伸手抓住空調箱的鐵支往下麵商店的遮陽帆布跳去,腳下一沉,身子一歪從上麵滾到了地麵。
A看見B就快跑掉了,心一橫直接往B剛剛跳下的遮陽帆布上跳去,整個人壓壞了遮陽帆布,從上麵滾了下來。
B看見A從上麵掉了下來,心中一緊,甩著下垂的胳膊一瘸一拐地向前跑去。A拉開蓋住自己的帆布就看見B要跑於是猛然站了起來,向前追去,誰料一到街口一台小車裝了過來,治安A死掉了,B看見A被車撞哈哈一笑,一輛巴士經過,把歹徒B卷進了車底,好吧粉身碎骨……故事完結……
但是電影裏麵卻是這個樣子(括號的地方自己琢磨著怎麼寫吧,為了節省時間你們填去)。匪徒B在前麵瘋狂地跑著,時不時回頭望一望。(水平視覺)這時匪徒B看到了樓梯口,樓梯口的門半開著,再前麵就是一道牆,(鏡頭轉回匪徒的前麵,這是一個樓層的局部圖)匪徒B速度不減地往前衝去,伸手抓住樓梯門口的一邊牆壁(這裏特寫那個手)身體一傾(這裏是匪徒的身體局部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