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好,好。”大爺大娘看到誠懇的振華,也破涕為笑了,但還是不忘趕緊扶著重傷的振華躺下休息。
一晃幾個月過去了,振華的傷勢已無大礙,振華這些日子就住在村長家廂房。
一方麵是由於八路軍的行蹤的確很難尋找,加之村長曾經見過他們也答應幫忙,所以在村長家等比振華自己出去找的機會更大些。
另一方麵,大爺大娘是振華的救命恩人,現在卻是老年喪子,既已認作幹爹幹娘,平日振華就砍柴種地做些農活,以報答二老。
慢慢地,村長夫婦把振華當成了自己的親兒子,而振華當然也像孝敬自己爹娘一樣孝敬二老。
後來振華從幹娘流淚的述說中得知,抗戰全麵爆發後,她的大兒子自願參加國軍,結果在保衛南京時寧死不降英勇戰死。
二兒子在附近平溝縣城的一家酒樓裏當廚子,開始過得還不錯還結了婚,可後來有一次小鬼子來吃飯,因為飯菜裏有顆小石子硌了牙,引起了糾紛,酒店老板卻讓二兒子來背黑鍋。
幹娘的二兒子是個倔脾氣,就是不認錯,小鬼子惱羞成怒活活把他打死。兒媳婦在酒樓做洗碗洗菜工,看見丈夫被打死,二話沒說拿起菜刀就砍向鬼子,後來也慘遭不幸。
振華也得知自己現在所住的這個村子名叫玉坊村,因為靠近太行山脈,盛產玉石而得名。
但小鬼子打來後,暴殄天物式地亂挖亂找,將玉坊村附近的玉石礦毀壞殆盡,還強迫村裏有手藝的男人幫助日軍找玉,大多數勞工最後都死的死傷的傷,因此玉坊村的村民大多與小鬼子之間有不共戴天之仇。
但即便如此,振華剛開始要留在村子裏的時候,還是遭到了很多村民的警惕和懷疑,甚至反對。
不過,振華並沒有因此而難過,這兵荒馬亂的,冷不丁來了一個受過槍傷的人,誰知道他是什麼來路啊?
漢奸、土匪、間諜都有可能,所以村民的擔憂和抵觸很容易理解。
一開始,振華想著不給村長和村民添麻煩,一心要走。但村長知道振華有傷在身無處可去,同時也斷定振華是個好人,最後村裏聲譽最高的村長以自己的名譽做擔保留下了振華。
留下來之後,麵善的振華主動與村民接觸。當過教書先生的振華懂得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他先從村裏的孩子“下手”。
由於玉坊村地處深山邊,其村民大多都沒進過學堂,對讀書人有種天生的仰慕,現在打起仗來,更是連小孩子們也都無書可念了。閑暇之時,振華便和路邊玩耍的孩童套近乎,先玩遊戲再講故事。
振華把自己看過的《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聊齋誌異》《孔子》《孟子》《孫子兵法》......凡是記得的都搬了出來,這樣一來有古典名著,也有神話傳說,有小孩喜歡的,也有大人鍾愛的。
一開始是一小撮孩子蹲在那裏聽,過陣子就變成了一大堆孩子靠在一起。
沒過多長時間,幹活歸來的村民也都一個個忍不住聚了過來。
笑聲歡鬧聲此起彼伏,到了最後,連說書先生振華還沒到,村民們都已經搬好凳子準備好了。
振華再接再厲,今天幫這個砍砍柴,明天幫那個挑挑水,沒事再教村裏的孩子讀書寫字,時間久了大家也都把振華當成玉坊村的一員了。
振華的傷口雖然已經基本恢複,但每天早上幹娘還是把家中唯一一個剛下的雞蛋煮給振華吃。
振華自然不願意,他將雞蛋分成三份,最小的一份留給自己,剩下的兩份藏在幹爹幹娘的米湯裏。
家中凡是拆了舊衣服舊被子,幹爹娘總是把最好的一塊留給振華用。
進入冬天天也開始變冷,家中的煤炭不多,但振華屋中的炭盆裏總是滿滿的。雖然推辭不過兩位老人的好心,但振華也總是會偷偷地放回去。
家中的農活自然被振華包在了身上,挑水種地,砍柴修屋,家裏麵多了一個勞動力,年邁的村長夫婦輕鬆多了。
振華很喜歡幹娘燒的飯,雖然地處兩地,但幹娘做的和自己母親做的幾乎是一個味,更加一樣的是幹爹幹娘總是往振華的碗裏夾菜。
每當幹完一天活,吃到幹娘做的可口飯菜,振華都有種回家的感覺,其實從外人看來,他們三人根本就已是一家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