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04、爭奪火器權(1 / 2)

高升趕緊跪倒連拜,發出感激的聲音:“臣願誓死效忠,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為大人走上登峰造極之寶位,臣付出生命又有何妨?”

趙構見時間太晚了,便寬慰幾句,高升即刻離去。

趙構一個人再度沉思了。

這個年輕的王族子弟和他所有的兄弟都不同,從小胸懷大誌,一心想要振興國家,加強王權統治力,卻始終無法令父皇認可,現在眼看著太子地位穩固,若不拿出雷霆手段,隻怕再也沒有機會了。

他腦子裏有兩個變化可以利用。

一是發展自己秘密的地下戰力,並設法製造一個如當年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門兵變的契機,一舉剿滅太子黨羽,隻是現在他尚未完全控製蔡京童貫楊戩等大臣,隻怕到時候遭遇巨大的阻力,當然,如果燕青果真能在三個月之內為自己組建一支強悍的火器營,情況就大有變化了。

當今的東京城內,黨世英手下的火器營要算是最為凶悍的,隻是當年燕青監製了一批火器和彈藥,現在所剩無幾,那時候協助燕青的金大堅也蹤跡全無,這個火器營基本上等於廢了。

另外一個辦法,就是讓外敵加緊入侵,將中原大部攻陷,抓住宋皇和太子,自己反而更加有機會自立為王。從高升派出的細作多方打探的結果看,金國的戰鬥力驚人,僅憑區區數千人就打敗了遼國兩萬精兵,相比之下,宋軍更不是金兵的對手,但是即便宋金正麵對抗,金國也不會那麼順利地攻陷大宋,必須讓宋國控製在父皇和太子手中的軍隊迅速消耗戰鬥力,才有可能實現上述目標。

由此看來,當年燕青阻擊完顏宗望的舉動,反而是自己成為新皇的巨大障礙了。

趙構想了很久,突然展顏一笑,計上心頭。

第二日,他早早上朝,與眾大臣等了許久,才見徽宗皇帝姍姍來遲上朝。

“眾愛卿,有本速速奏來,若是無本上奏,便早些退朝了。”

蔡京大概知道今天宋徽宗有什麼要緊事,他昨夜再度密會了花魁樓李師師,一直到淩晨才由貼身太監與侍衛護佑著回到宮中,他得了密報說,今日徽宗還將攜李師師去郊外遊玩,所以他急著要退朝了。

蔡京嗬嗬一笑,奏道:“臣已經與各位同僚商議過,眾人均無本奏。”

童貫、高俅等頻頻點頭稱是,徽宗皇帝剛要宣布退朝,趙構站出來奏道:“父皇,兒臣有一事要稟明父皇。”

趙佶眉頭稍稍一皺,便點頭道:“皇兒盡管奏來。”

趙構便說,前些日子父皇高瞻遠矚,用寬大仁厚之胸懷容納了梁山眾人,也不知道現在朝廷是否商議妥當了該如何安置這些人?

趙佶一聽是這件事,便看向了蔡京。

蔡京有點尷尬,他為了這件事已經和許多大臣緊急磋商了,老實說,現在有很多不同的聲音,有些人想籠絡這夥強人成為自己的黨羽,有些人想盡快讓這些人分散到各處,以起到削弱他們的力量的目的,自然也有很多人盯上了那個神通廣大的燕青。

最可怕的反而是楊戩那批人,他們的想法就是盡快幹掉這些梁山賊人。這個觀點遭到了蔡京的嚴厲指責與反對。

該怎麼跟皇上說呢?

蔡京還在思忖,就聽到趙構說:“若是朝廷尚未想好如果安置梁山那些人,兒臣有一想法。根據北方邊境的報告,遼國再次大軍壓境,他們糾結了十萬大軍,準備了半年的糧草,3萬匹良馬。兒臣以為,遼國這是擔心宋金聯盟,準備先發製人對大宋發起進攻,進而以大宋領土為依托,從南、西兩個方向圍剿金國,實施分而治之的戰略。既然梁山好漢們武勇過人,戰術先進,兒臣以為,朝廷可以派一位元帥統領,以梁山眾好漢為骨幹,趁遼國大軍尚未南下,主動發動突襲。”

“燕青曾擔任朝廷太尉府兵器監的主事,此番可將燕青委以重任,令其主要開發犀利火器,一旦朝廷充分掌握了燕青製作火器的工藝,此人就沒有大用了。朝廷不僅得到了不可阻擋的厲害武器,還能去除一個心腹大患,此乃兩全之舉。”

趙佶想了一會兒,點頭認可。

童貫走出隊列,指出:“九王子所言甚是,隻是為臣擔心一件事。那梁山好漢雖然以林衝為首,卻都佩服那燕青的指揮,據為臣了解,燕青和董平才是梁山好漢中最為核心的人物,一旦梁山好漢失去了此二人的指揮統領,北伐遼國未必就能獲勝。更何況遼國南院大王蕭峰武勇難當,若此人領軍南下,隻怕我們組織北伐,反而被遼人得了口實大舉南下,到那時該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