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章(1 / 2)

第五十章

楊排長的申請不僅沒有批複下來,反而所有回來的戰俘開始進行整訓,而整訓的主要內容就是政治審查,再根據審查的結果進行組織處理。

這可跟軍方最初的態度迥然不同,當時,運載戰俘回到軍營的卡車一停在牌樓下麵,早就守候的軍醫、護士們就紛紛過來幫扶歸隊的戰友,大家迫不及待地往下跳,然後一頭撲倒在親人的懷中放聲痛哭。

戰俘一交換完畢,大家就被安排坐上自己部隊的汽車,被送往開城誌願軍前方醫院。在那裏大家得到了特別好的照顧。當時,賀龍元帥帶領第三屆入朝慰問團還特地派了一個分團到開城來慰問大家。梅蘭芳、程硯秋、馬連良、周信芳、馬思聰……這些藝術大師還為大家專門演了一場精彩的節目。7000名回國戰俘感受到了祖國人民的溫暖,當時幾乎人人都流下了熱淚。

沒有想到,在昌圖金家鎮的“誌願軍歸來人員管理處”,一切都變了。沒有人能料到這些拚命回到祖國戰俘的下場,竟然是“怕死鬼”、“變節者”、“背叛者”的罪名,是開除軍籍、開除黨籍、終生被監控的處分!

開除楊排長黨籍、軍籍的主要罪名,一是無法證明是在被炮彈震暈後被俘的,在戰場下落不明,就有失節投敵的嫌疑,最終被定性為“不明原因被俘”,二是楊排長在戰俘營裏被人指責“喪失氣節”。

這讓楊排長義憤填膺,當初那麼多的美國鬼子、韓國兵都沒有能傷到他一根毫毛,在戰俘營裏忍饑挨餓,受辱被打都沒有讓他意誌動搖,此刻這些披著人皮不辦人事的家夥愣是拿刀子往他的心窩子裏捅呀,這怎會讓人接受呢?

楊排長手裏沒有武器,否則他肯定就要發作出來了,大不了,和這些狗日的家夥拚了!

但是,奇怪的是,被俘的人作交待一次又一次,在組織的誘導下,竟然自我上綱上線越來越高,有的甚至還違心地說起假話、說謊話!大家都虔誠地把自己塗得越來越“黑”,直至達到“被俘即失節,失節即叛變”的認識,才算通過了檢查。而之所以這麼做,是大家以為隻要通過了檢查,“洗心革麵”了,也就代表向組織和黨懺悔過了,之後就可以放下包袱“重新做人”了,甚至不少人還夢想著重新回到自己熱愛的部隊。

可惜,他們想錯了,隻有在宗教裏麵對主做懺悔才可以求得寬宥,之後可以卸下心結,重新開始人生。

後來聽說,即使連那名最高級的師級被俘人員也受到了不公正的處理,被開除了軍籍,開除了黨籍,而且連處分決定都沒讓他看。而此人是在180師被圍之後,師長等人帶著數百名骨幹單獨突圍之後,他留下來帶著傷員突圍時,被美軍層層包圍,最後還堅持打了十來天遊擊,彈盡糧絕才被俘的,事後被審訊時始終堅稱自己是個夥夫,沒想到,被失節分子供出他的真實身份。

敵人如獲至寶,反複勸降,甚至派出美女誘降,結果均告失敗,最後無計可施,單獨關押折磨,直到我方談判代表知曉,一再向美方試壓,最後美方才被迫放人的。

就是這麼一位將軍式的人物,就以其在關鍵時刻還想著傷病員,在敵人的戰俘營裏不屈不撓,評個英雄模範也不為過呀,怎麼會雙開呢?

將軍也有血性,當即要求後申訴,要求東北軍區首長接見,更要求到北京麵見毛主席,但在當時的特定條件下這些都如同白日做夢,怎麼可能會實現呢?最終他被安置在遼寧省一家農墾局下的偏遠農場任副場長。

上甘嶺戰場上受傷被俘的戰友苗瑞林被開出軍籍,遣送回老家。

而一位張姓翻譯,楊排長印象特別深,也被開除了黨籍、軍籍,其主要罪名有兩個,一是在被俘前沒有拉響手榴彈跟敵人同歸於盡,被定性為“有武器不抵抗被俘”,二是在戰俘營擔任翻譯被定性為“為敵服務”。

“為敵服務?”幾個人異口同聲地問。

楊排長很為這個戰友惋惜,其實這也是一位英雄,是在戰俘營裏的英雄,回國後竟然受到了如此不公正的對待!

話還得從第五次戰役講起。

楊排長為何對此人印象特別深呢?首先在於人家會一口流利的英語。這在當時是不多見的!再一打聽,人家還有清華大學物理係的學曆,這在當時的部隊裏也同樣鳳毛麟角。

共同被俘的經曆讓他們幾個人走到了一起,大家互相鼓勵,共同麵對苦難,在戰俘營裏艱難地渡過每一天,正是靠著大家的幫助,楊排長逐漸走出了陰霾,人也慢慢開朗起來。

張姓翻譯到朝鮮的時間大概在1951年4月,此時,四次戰役打完,正是誌願軍軍事態勢最好的頂峰時刻,所以他所在的部隊按期到達了三八線南邊的前沿陣地。按期是按期了,但一路上部隊晝伏夜出,仍然在美軍空襲中遭受了嚴重損失,全軍運輸彈藥、糧食的上百輛汽車幾乎全部被炸毀,數百匹騾馬所剩無幾,非戰鬥減員竟然達到五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