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銀甲,親衛白袍,千軍莫當,萬夫難敵”--鮮血公爵《君王啟示錄》。)
“報,大王,二大王回來了”一名嘍囉從外麵跑來彙報道。
“什麼,二弟回來了,快領過來。”乞活軍首領大漢說道。
“大兄,某回來了,累死我了”一名光頭大漢從外麵跑進來氣喘籲籲道。
“怎麼樣,二弟。情況屬實嗎?”首領大漢急切問道。
“屬實,確實有五輛大車,裏麵裝的應該是粟。”
“那就好”。首領大漢長舒了口氣。
然後走到張大郎和張三郎身邊,親自為其解綁。
“倆位兄弟對不住了,剛才是某不對,請受某一拜”。說完還真拜了下去。
張大郎倆兄弟又不傻,哪能當著眾人的麵,讓他親自拜下去啊!立忙跪下去攙扶。同時還紅著眼賭咒要永遠效忠大王。
首領大漢非常滿意他們的態度。還親自彎腰攙扶他們。眾人也都配合,紛紛稱讚大王仁義,場麵一陣和諧。
可這時有個破壞氣氛的聲音傳來。
“大兄,某剛才去偵查的時候,被發現了”光頭男子道。
“那他們現在離開了嗎?”首領大漢連忙問道。
“他們的糧車好像已經修好了,正準備往南走。我留了小七他們幾個繼續監視,俺先回來稟告。”光頭大漢不好意思道,畢竟是他驚動了運糧車,不過光頭大漢很奇怪,他當時藏的挺好的,怎麼莫名奇妙地就被發現了。
“什麼,快,快,還不快去準備”首領大漢對四周其他頭領急道。
“此外,傳本大王命令。此戰若勝,大犒三天。斬首一級,賞糧三鬥”。
“對了,還有你,二弟,你再回去監視,不要接戰,但一定要盯住”。
眾頭領接令後,連忙轉身回去。畢竟到嘴的肥肉沒人想看它飛走。
……
離營地四裏,伏擊地點。
此次伏擊的主力是以倆屯武卒,三鎮屯田卒,一隊長弓兵,一隊輕騎,以及部分斥候為主。而作為軍隊最強戰力的白袍親衛則作為預備隊。伏擊的地點是一個道路狹隘,倆邊有密林的路段。
在伏擊地點的南方,有一座小山丘。而此次作戰的預備隊,白袍親衛就隱藏在這裏。
山丘的後半段,端坐著數十名白袍侍從,他們大都是從武卒中挑選的精銳。與武卒相比,這數十名白袍侍從裝備精良,每人都有甲(皮甲)。而且無論是體格還是作戰經驗都遠超武卒是真正的職業士兵。
但令人有些奇怪的是,這些白袍侍從每個人身前或放著明光凱或放重型武器。他們每個人都沉默寡言。每個人看前方的眼神都充滿著向往,以及一絲懼怕。
在白袍侍從的前方有一群壯漢,他們是真正的白袍兵,他們涇渭分明地分成倆邊。一邊十個人,而另一邊隻有九個。這十九個人每個都可以用身高八尺,肌肉發達,孔武有力來形容。但紀律與之前的白袍侍從相比,可以用烏合之眾來形容。他們或站或躺,或大聲說話或酣睡。規矩二字一點也約束不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