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腦補的崔慎(2 / 2)

在場諸人想了想都覺得很有道理,於是紛紛地開始稱讚。

……

洗塵宴過後,作為西鄉貴客的崔氏眾人,被安排在了鄉君府最為豪華的右廂房。不過崔氏眾人並沒有回去休息反而聚在了一起。

“大人,我等不去江左了嗎?難道真的要留在這裏?”崔家三郎有些不情願留下西鄉問道。

崔慎歎了一口氣道:

“江左去得了嗎?從琅琊到建康,還要經過好幾個大郡,尤其是下邳,那裏全是平原,作為軍事重鎮,石虎在那裏駐有重兵。一旦被發現,我等逃都跳不了。”

“而且,就算去了江左,又能如何?現在已經不是永嘉之亂,衣冠南渡的時期了。我等現在過去,無論是喬遷世族還是南方世族都不會接納我等!難道要過去,自降品級,丟我崔氏宗族的臉嗎?”

“難道我等要待在西鄉這個小勢力嗎?”崔家大郎問道。

崔慎沒好氣道:“小勢力?現在西鄉擁民萬餘,精兵千餘。在琅琊這一帶能算小勢力?”

“大郎,老夫知道你在想什麼,和我崔氏相比,西鄉確實不強。但西鄉的基業卻是劉使君僅用三年獨自打下來的。而且在老夫看來,這還是劉使君壓製的結果。今天你們也看到了。西鄉士卒不僅裝備精良,甲胄齊全,更是訓練有素,猛將如雲,甚至連甲裝具騎都有,戰爭潛力巨大。在老夫看來,西鄉想要占領顓臾,易如反掌。但他們卻沒有這麼做,看來必有所圖謀。”

“今天劉使君在宴會上所說的話,你們也都聽到了吧!正如劉使君所言,石虎已經病了,而且病得還不輕。石虎一死,他的諸多兒子都很平庸,並沒有能夠挑大梁的。而且石虎本人得位不正,為他的兒子們做了榜樣。石虎一死,圍繞著皇位必將有一場血雨。就算有人贏了,整個石趙的實力必然會大降。這正是梟雄,英雄們的機會。”

“劉使君一定想趁機舉兵,琅琊郡並無大豪強,郡內士民久遭胡人欺辱。隻要劉使君登高一呼,憑其淮南劉氏的名望,從者必定如雲。隻要劉使君再帶領他們打幾場勝仗,士民必定歸附。全取琅琊郡易如反掌。”

“然後,以琅琊郡為根基無論是北上青州,還是南下徐州,都可以成就一番大業。”

崔氏眾人聽了都有些驚訝,沒想到崔慎會這麼看好劉夜。

“二郎,你平時最有主見,說說你的想法。”崔慎道。

“某也覺得大人說得不錯,劉使君確實值得我們崔氏投資。”崔家二郎道。

“不知道大家過來時有沒有發現,西鄉的山丘上已經種上了不少麥苗。這種植田方式某還是頭一次見到過,而且隔幾裏地就有一口水井用於灌溉。這說明劉使君很重視農業。”

“我等跟隨劉使君回歸西鄉,西鄉民眾見到劉使君都會自行行禮,都不需要有人督促。而且每個人的眼神都充滿了敬意,並無畏懼。統治者使民畏懼容易,使民尊敬難。而劉使君卻做到了這點。”

“而且今天在宴會上遇到的西鄉高層,每個人都充滿了各自的特點。特別是楊公,其經書造詣竟然不在大人之下。夏侯君雖然不善清談,但說道軍略卻能娓娓道來,李瑾瑜雖粗通縱橫之術,但治理郡縣卻有一套,其才為一郡守足以等。沒想到區區西鄉一隅竟有如此多的人才。這說明劉使君很有識人之才。”

“最關鍵的是劉使君乃淮南劉氏,漢皇後裔。我等投之,也不算辱沒家族。”

“好好好!沒想到二郎看得如此透徹,那你認為我崔氏(崔慎這一支)該如何投效?”崔慎考校道。

“我等應該舉家相投!”崔二郎毫不猶豫道。

“這?二郎你說什麼胡話呢?”崔大郎有些奇怪道。像他們這種世家大族分散投資一般也就投個一倆個精英族人。世家大族的子弟都是搶手貨。無論學識還是才能都要遠強於其他人。舉家相投的一般都是小世家。

“二郎說的沒錯,不光如此,老夫還要把白兒嫁給劉使君。”崔慎一臉堅決道。

“大人(叔父),你……”崔氏眾人皆驚道。

崔慎揮手打斷了他們,然後一臉無奈道:“我等難道還有其他選擇嗎?”

不過隨後崔慎的眼睛立即明亮了起來道:“更何況,押得越大,回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