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烏衣巷琅琊王氏(1 / 2)

永和四年的年末,與去年相比,天氣更加的嚴寒。尤其是大雪過後,氣溫急降。對於窮苦的庶民們來說,哪怕他們身在南方,但依然難熬。不過對於江左(東晉的別稱)的世家子弟們來說,這卻是難得的結伴熬遊,欣賞雪景的好時機。

作為江左首屈一指的大名士,在這種雪景極佳的時節,王曦之王二爺此時應該與友人在外遊玩,或吟詩作賦,或臨摹書寫,或清談高論。事實上,王二爺已經和好友謝安,孫綽等人約好了一起去城外賞梅。但無奈家主有召,王二爺隻好臨時取消了這次聚會計劃。

琅琊王氏的家主名為王會。是王二爺的族叔。今年已經有六十多歲了。王會似乎並沒有繼承琅琊王氏的優良基因,長得非常普通。而穿著也十分的樸素簡單。把他扔到街上,如果從遠處來看,絕對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老叟。但如果靠近他的話,你會發現他的身上散發著與眾不同的高貴氣質,以及那若有若無的血腥味。

王會是大將軍王墩,丞相王導的從弟。也是王二爺父親王曠的堂弟。他為琅琊王氏的興盛立下了汗馬功勞。王二爺非常尊重他。

當王二爺進來時,王會正在擦拭著一把馬槊。這把馬槊是王會年輕的時候用重金請當時的製槊名匠專門訂做的。耗時五年才完成。至今仍削鐵無聲,鋒利異常。是把不可多得的殺人利器。王會曾手持這把馬槊上陣殺敵。為琅琊王氏立下了無數的功勞。不過令人覺得可惜的是王會至今還沒有為這把馬槊尋找到合適的傳承者。

“侄曦之拜見叔父!”王二爺恭敬地跪拜道。

王會似乎沒有注意到王二爺的到來,仍然不慌不忙地擦拭著馬槊。琅琊王氏對於子弟的禮教甚嚴。王會不發話,王二爺就隻能一直保持著跪拜的姿勢。

過了半刻後,王會似乎擦完了馬槊。看著閃閃發光的槊頭,王會滿意地點了點頭後。對著王二爺說道:“起來吧!找個席位隨便坐。”

“諾!”王二爺再次行禮道。

待稍微活動了一下有些酸麻的雙腿後,王二爺找了一個離王會最近的席位坐了下去。

“逸少,咱們琅琊王氏南渡來到建業已經有四十多年頭了吧!”王會將馬槊放到了一旁的支架上後,對著王二爺問道。

“是的!叔父。”王二爺恭敬地答道。

“時間過得可真快啊!轉眼間,四十多年就這麼地過去了。想當年,老夫還隻是個喜歡跟在墩兄身後剛剛及冠的跟屁蟲,而逸少你也還隻是個嗷嗷待哺的幼童。沒想到轉瞬間,剛剛及冠的青年變成了行將就木的老朽,嗷嗷待哺的幼童變成了江左有名的大名士。而墩兄他們也走了。”王會有些傷感地說道。

“斯人已去,叔父請勿哀傷!”王二爺見狀後,連忙勸慰地說道。

“老夫沒有為墩兄他們感到悲傷。墩兄他們雖然已經去了。但他們為我琅琊王氏的昌盛貢獻出了畢生的心血。老夫不會為他們感到悲傷,隻會因他們而感到自豪。”王會挺起了胸脯驕傲地說道。琅琊王氏就是在他們這一代人的手中走到了最輝煌的頂點。

“那叔父您在感傷什麼?”聽完王會的話後,王二爺有些疑惑地問道。

“老夫是在為我琅琊王氏的前途而感到堪憂。”王會擔憂地說道。

“前途?”王二爺的腦子有些亂了,完全不知道王會在說些什麼。

不過王會也沒有理睬他,自顧自地說道:“我琅琊王氏之所以能成為江左第一世族。能夠在墩兄以及導兄時期形成‘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麵。靠的可不是書畫親談。而是墩兄手上的十餘萬精銳。當時導兄能夠成為執政,總領朝政。也正是因為有這十餘萬精銳的撐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