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顓臾的東南方向有一座古城名為開陽。雖然琅琊郡最為出名的當屬臨沂(琅琊王氏的發源地)。但開陽卻是琅琊郡的治所。自烏發骨受封琅琊郡後,他就帶著諾多努卡部來到了開陽。並在這裏紮下了根。
烏發骨雖然是琅琊郡的郡守,但他卻不能完全控製住琅琊郡。烏發骨實際掌控的地盤隻有以開陽為中心的琅琊郡南部數縣而已。琅琊郡北方的各個胡人部落雖然礙於烏發骨強大的實力,不得不低下頭,服從烏發骨的統治。但這些部落大多聽調不聽宣!完全處於獨立狀態,根本不受烏發骨的控製。在過去的十數年中,烏發骨雖然也曾數次悄悄地將魔爪伸進了北方胡人部落中,但每次都以失敗而告終。琅琊郡北方的這些胡人部落雖然平時都相互敵視,但一旦遇到了烏發骨,都會空前地團結起來,一致對外。使烏發骨一直都沒有太好的機會能夠吞並北方的這些胡人部落。
烏發骨雖然對於自己的實力很自信。畢竟諾多努卡部是大部落,烏發骨擁有本部二千餘精銳的突騎,而且作為琅琊郡守的他還可以組建趙人(漢人)郡卒。但北方的各個胡人部落加起來的實力也不弱。甚至要強於烏發骨。一旦打起來,誰勝誰負還不知道。所以這些年來,烏發骨與北方的各個部落之間一直保持著和平。但為了穩住統治,同時也是為了能夠吞並北方各部,烏發骨一直在暗中挑撥他們發生爭鬥。
事實上,烏發骨做得很成功,北方各個部落之間的關係真不咋的。長年互相爭鬥的他們,彼此之間已經有了深深的血仇。各個部落的實力也在不斷的衝突中慢慢地降低。如果再過個幾年,烏發骨或許就可以割草了。但烏發骨沒有預料到的是西鄉的突然崛起,琅琊郡出現了第三股勢力。整個琅琊郡的格局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自郡縣製出現以來。一般都會在郡中設郡守,郡尉和郡丞這三職。琅琊郡自然也不例外,郡守和掌管郡卒的郡尉都是由烏發骨親自擔任的。郡丞則是由一位名為周全的趙人(即漢人)來擔當。周全以前是西晉的一位縣長(人口在萬戶以下的縣,其官長為長,萬戶以上的則為令。)被烏發骨俘獲後成為了烏發骨的參軍。在烏發骨成為琅琊郡守後,作為烏發骨的親信,周全水漲船高成了琅琊郡的郡丞。烏發骨出身蠻夷,對於政務自然一竅不通。所以琅琊郡平時的政務一般都是由周全來負責。當然啦!這隻限於一般的政務。如果發生了什麼大事,那還得由烏發骨來決定。烏發骨在這一方麵倒和某人有些想象,但他做得比某人更絕。
周全今年還不到四十歲,但他的頭發已經花白。臉上也皺紋密布。一副衰老的模樣,說他已經超過六十歲了,估計大部分人都會相信。
周全雖然是烏發骨的心腹。但除非烏發骨相召,否則他很少親自前來拜訪。但他一旦過來了,那就證明郡中肯定發生了什麼大事。
“周公,大人(這裏指胡人的部落首領)請您過去!”一名胡人侍者對著周全恭敬地說道。雖然胡人大多看不起趙人,但到了周全這個級別可不是小小的侍者能夠得罪的。
跪坐在客廳閉目養神的周全聞言後,緩緩地睜開了眼睛,起身後對著侍者道:“煩請帶路!”
對於周全,侍者不敢怠慢。連忙帶著周全向裏屋走去。
……
“臣下周全拜見大人!”一進裏屋後,周全立即對著一名身穿儒袍的胡人壯漢行禮道。
這名身穿儒袍的胡人壯漢郝然便是諾多努卡部的大人,琅琊郡的統治者烏發骨。烏發骨雖然出身蠻夷,但他本人卻喜愛儒學,也十分崇拜孔子。雖然他沒什麼學識,再加上沒有名師的指導,經常鬧出足以讓先賢們從墳墓裏跳出來的笑話。但他本人卻一直樂此不疲。
“原來是周公來了!周公不必多禮,快快請起!”正在聚精會神閱讀著《尚書》的烏發骨放下了手中的竹簡,對著周全和善地說道。很難想象身為蠻夷的烏發骨會像普通的士大夫一樣耐下性子慢慢地讀書,這看上去很滑稽,但卻是真的。而且他也不是在裝模作樣,因為他是識字的。在這點上,烏發骨倒要比胡皇石虎強上不少,因為石虎並不識字。石虎身為擁有半壁江山的石趙統治者竟然不識字,這很難讓人相信。但這卻是曆史上真實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