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四鄉與四鎮(1 / 2)

由於庫卡部的胡人完全沒有防備,此次襲擊行動進行的非常順利。雖然隨後便遭到了庫卡部胡人激烈的抵抗,但西鄉軍依然獲得了大勝。在此次襲擊戰中,西鄉軍的傷亡人數加起來隻有不到百人。但卻擊殺三百以上的庫卡部胡人。剩餘的庫卡部胡人除了少部分人外,也全都被俘。同時還救出了千二百人的奴隸。在這其中主要以趙奴為主。

不過和上次對待阿瓦部的胡人不同,劉武並沒有坑殺男丁。而是把他們貶為屯田奴。畢竟西鄉的人口並怎麼多。把這些人趕過去幫忙種田,可以解放更多的漢人出來打仗。當然啦!為了不重蹈西晉的覆轍。在他們成為屯田奴的期間,劉夜也會定期派人給他們洗腦。過個幾年後,視他們的表現再把他們放出來充實人口。畢竟這些胡人在神州北方已經待了數十年了。多多少少都受到了漢文化的影響。而且外貌也和普通的漢人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漢化起來比較容易。

至於庫卡部的婦女,漂亮的挑選出來賞賜給軍官以及作戰勇猛的士卒。剩下來的許配給無妻的士卒。畢竟現在西鄉軍的光棍還挺多的。這樣的結局對於庫卡部的婦女來說,已經算好的了。至少西鄉沒有像某些部族把戰敗一方的婦女當作‘兩腳羊’。

在劉武率部擊滅庫卡部後,並沒有立即離開。而是在庫卡部待了好幾天。除了外麵風雪比較大的原因外,還有就是許多武卒得了風寒。長時間待在寒冷野外的後遺症終於爆發了。許多武卒都病倒了,這可嚇壞了劉武。不過萬幸的是這次集體風寒並沒有演變成為傷寒病,更沒有形成疫病。經過了幾天的修養,大部分武卒都已經康複了。這讓劉武大大地鬆了一口氣。如果真的爆發了大規模的傷寒病那可就糟了。

劉武在庫卡部待了幾天後,留下徐機曲來駐守,然後他率領著主力部隊壓著俘虜回東營了。畢竟劉武身為東營防禦使,不能長時間離開東營。

庫卡部的位置非常重要,如果有趙人(漢人)前來投奔西鄉的話,一定會經過這裏。因此,劉夜想把庫卡部建成一個接待所兼收容所。同時也為前來投奔西鄉的趙人指明正確的道路。畢竟在這種大雪天,是很容易迷路的。至於有沒有向前來投奔的趙人展示實力,炫耀戰績的成分那就不得而知了。

其實本來應該是劉石率部駐守這裏的。但劉石在此次夜襲中遭到了暗箭的襲擊,受了重傷,短時間內無法指揮作戰。因此劉夜讓徐機代替劉石駐守庫卡部。駐守部隊也由劉石曲改成了徐機曲。

順便提一句,劉石能夠活下來,那完全是走了狗屎運。射中他的那兩支箭全都是奔著他的心髒去的。但這兩支箭卻完美地避開了劉石的心髒。可以說這次劉石能活下來,真的是人品大爆發。

至於偷襲劉石的黍奴雖然逃了很遠,但最終還是被劉石的親衛封雲給抓住了。不過劉石並沒有殺他。因為劉石在他的身上看到了年輕時候的自己,小時候他就是這樣被老太爺收養的。不過有區別的是當時的他隻是偷東西,而不是要人命。劉石不但收了黍奴為義子,還幫他改姓為劉(在古代,改了姓的義子和親子一樣都是有繼承權的。這也是為什麼當年劉備要弄死自己義子劉封的原因。)。這讓黍奴十分感激。

在擊滅庫卡部後,劉夜在西鄉宣布了‘四鄉和四鎮’的政策。即把整個顓臾分為四鄉,在四鄉的基礎上又建立四鎮屯卒。

現在劉夜已經有了一個縣的領地。以前的那套製度顯然已經不適合了。為了增加行政效率,同時也是為了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到整個顓臾的資源。劉夜作了以下的改革:

在政治上:廢除屯田使製度以及古時的‘鄉—亭—裏’製度,改為‘鄉—村’兩級製度。在村設‘村正’一職以及少數佐官專門管理村務,在鄉設‘鄉薔夫”一職以及諾幹個佐官專門管理鄉務。簡化製度,裁撤冗官,精簡機構,便於行政高效運行。

在軍事上:每鄉設一鎮,每村設一隊。鎮長官仍為屯田司馬,隊長官為隊長。每鎮下轄數隊。平時由屯田司馬統一訓練指揮。戰時抽簽決定何隊出兵?何隊出糧?當然啦!各鎮屯田卒一般都是作為輔兵來使用的。但也具備了一些戰力,並不是完全的農夫。同時也為武卒提供後備兵員。

四鄉和四鎮的政策其實老早以前就被提出來了。隻不過由於戰爭的問題,一直沒有來得及公布。

四鄉即為西鄉,狐山鄉,太平鄉以及諸勇鄉。其中狐山鄉和西鄉在石堡以西,而太平鄉和諸勇鄉則在石堡以東。狐山鄉是從原來的西鄉中劃分出來的。太平鄉和諸勇鄉是以顓臾城為界劃分開來的。南方為太平鄉,北方為諸勇鄉。其中間的顓臾城為軍城不屬於任何一鄉,而整個顓臾的治所仍在西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