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啦!主君,前哨發現萬餘人前來投奔我西鄉!”書房內楊陽對著劉夜彙報道。
“萬餘人?怎麼會有這麼多人!”劉夜驚奇道。畢竟前幾個月投奔西鄉的漢人加起來也不過萬人。而現在卻一次性地冒出萬餘人,這讓劉夜的內心浮現出了一絲不祥的預感。
“不僅如此,據哨騎來報。至少還有三萬人正在向顓臾湧來!”楊陽接著說道。
“這怎麼可能?”
“琅琊北部有這麼多的漢人嗎?”劉夜疑惑道。
琅琊郡北麵多丘陵山林,而南麵則多平原。因此琅琊郡的人口多集中在南方。北麵數縣的人口並怎麼多,再加上胡人的禍害,漢人的數量更少了。劉夜原以為此次投靠西鄉的漢人能有兩萬就已經不錯了。沒想到竟然冒出了這麼多人。
“錢從事已經派人調查過了!他們是從臨沂附近幾縣遷移過來的,也就是說他們是琅琊郡南部的人。”左司馬夏侯溫答道。
“琅琊郡南部?”
“他們是怎麼過來的?從臨沂到咱們這兒可是有上百裏的路程!烏發骨難道就這麼輕易地讓他們離開了?路途上的胡人部落難道沒有趁火打劫?”劉夜覺得有些不可思議道。
在亂世中,治下的人口是每個統治者的財富。琅琊郡的人口本來就不多。一下子遷出至少四萬的話,烏發骨的實力絕對會大損的,劉夜可不認為烏發骨會無動於衷。而且顓臾在琅琊郡的西北角,從琅琊郡到顓臾的路程可不近啊!這一路上途經不少的胡人部落,劉夜可不認為這些貪婪的豺狼會放過眼前搖擺著的肥肉。能夠平安抵達顓臾的竟然有四萬餘人,這簡直就是奇跡。
四萬餘人口可不是小數目,如果能吞下這口肥肉。劉夜的實力能暴增數倍。到那時,就算烏發骨也不是劉夜的對手。不過劉夜總覺得有些蹊蹺,事情不可能這麼簡單。還是那個道理,在亂世中,能夠活下來的絕對沒有傻逼之說。
“唉!”楊陽歎了口氣後繼續說道:“這些投靠我等的庶民大多是去年冬季遭受大雪災後,無家可歸的難民。烏發骨不願賑災,把他們趕了出來。這些難民聽聞主君的名聲後,紛紛前來投奔!”
“去年冬天?”“那他們怎麼到了現在才到?”劉夜問道。
現在已經三月上旬了。顓臾離琅琊郡南部雖然比較遠,但也不可能需要這麼長時間。
“這才是胡狗最毒的地方!他們在關鍵的路段設了路卡。阻止難民投靠我西鄉,到了上個月才撤除掉。於是才有了如今難民蜂擁而至的情況。”夏侯溫用手怒錘桌子道。
“更可惡的是諾多努卡部的胡狗將難民們手中的糧食掠奪走,然後把他們往我西鄉驅趕。沿途的胡人部落也隨行助惡,不準難民們往其他方向遷移。能有四萬餘人安全地抵達西鄉,全都這些胡狗的‘功勞’。”
“可惡!”“好毒的毒計!沒想到胡人竟然這麼歹毒!”劉夜憤怒道。
“主君!現在我等該如何是好?”劉明有些慌張地問道。現在這四萬無糧的庶民可是個燙手的山芋。如果處理不好的話,是絕對會出大亂子的。
“楊老,如果算上這四萬庶民,我西鄉現有的糧草還能支持多久?”劉夜並沒有理睬劉明,而是對著楊陽詢問道。作為統治者,越到危險的地步,越到緊要的關頭,越要沉著冷靜。這是一名合格的亂世統治者所必備的要素。因為統治者是臣屬們心中的一杆旗,旗倒了,人心也就散了。
“除了軍糧外,其餘的都算上。最多隻能撐兩個月。而且還是用的最低標準。絕對撐不到夏糧成熟!”楊陽稍微計算了一下說道。畢竟四萬人實在是太多了,這都已經是西鄉原本人口的兩倍了。而且西鄉土地貧瘠,一年到頭也餘不了多少糧食。再加上劉夜經常用兵,耗費了不少錢糧。事實上此時西鄉糧倉內的儲備糧食並不多,甚至可以算得上少的可憐。
“看來情況比本君想的還要糟!”“現在形式危急!諸君有什麼好辦法嗎?”劉夜同樣歎了一口氣問道。如何處理這四萬饑民是個大問題,缺乏錢糧的劉夜沒什麼好辦法,隻能對著自己的臣屬征求意見。
“主君!或許我等可以向糜氏求助!”劉明建議道。糜氏即東海糜氏和三國時期劉備的大舅子糜竺同屬一支。不過在糜竺舉族投奔劉備後,東海糜氏迅速衰敗,失去了原本郡望的地位。
永嘉之亂後,胡人占據了北方。糜氏重金賄賂了胡將,並與之聯姻,這才幸存了下來。不過每年還需給胡將不少錢糧(相當於給保護費。)。但糜氏非常有商業頭腦,憑借著胡將的護佑,做起了亂世最值錢的糧食買賣。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現在的東海糜氏是整個徐州最大的糧商。去年劉夜就是用三壇瓊漿玉液從糜氏手中換取了千五百斛的糧食。如果糜氏肯相助,糧食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