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胡人的麻痹大意,再加上西鄉軍的戰場遮蔽做的不錯。當劉夜率領著西鄉軍主力潛行到費縣時,竟然還沒有被發現。這對劉夜來說,是個非常好的消息。因為西鄉軍可以用他們最為擅長的夜襲來擊滅這三部。現在的西鄉軍可不像當初那樣兵力十分有限。劉夜打算分出兩路偏師進攻費縣北方三部中偏弱的兩部。自己則率領主力部隊進攻最強的那一部。等擊滅這三部後,再合力圍攻剩餘的南方兩部。
關於偏師,對於劉夜來說,其實非常好組建。西鄉軍有著主力野戰曲的存在。劉夜可以在主力曲的基礎上增派部分其餘部隊組成偏師。經過了一番仔細醞釀後,劉夜決定以唐覺曲和範永曲為基礎,增派一個輕裝步卒曲(約五百人)以及一個騎兵大隊(約三百六十餘人)組建偏師。最強的劉石曲則被劉夜留了下來。不過在各自的目標上,劉夜耍了個心眼。劉夜把較強的那個部落交給實力較弱的範永部去對付,較弱的部落則留給了實力較強唐覺部。究其原因,劉夜是想看看被係統評為S級武將的範永其實力如何?到底值不值得信任?
其實早在擊滅阿瓦部後,劉夜就想試試範永的統兵能力。因此劉夜特地任命範永為北營防禦使。駐守顓臾的北大門。不過在任期間,範永並沒有打過什麼大仗!北營一直風平浪盡。對於北營的防禦建設,範永做得隻能算是中規中矩。甚至都比不過劉武。到現在為止,範永除了練的一手好兵,並沒有展現他作為S級武將的實力。他的同僚徐機和唐覺等人做的並不比他差。要知道係統對唐覺等人的評價比起範永來說差了不止一個檔次。這讓劉夜感到十分疑惑。按理說係統是不應該會犯錯的。範永的能力也不應該隻有這麼點兒。
正值此良機,劉夜打算看看範永的真實實力。所以特地幫他選了個較強的對手。畢竟評價一個武將的真實水準,還得看他在戰場上的表現。至於練兵,布防什麼的都是虛的。劉夜也打算通過這場小戰役來重新評價一下範永。看他到底值不值得花費大價錢來拉攏。畢竟劉夜手中的資源極為有限。不可能為一個沒價值的人來花費太多。如果範永的這場戰鬥表現的不如意。那麼劉夜將明確地拒絕劉明和範蘭的婚事。畢竟劉明與範蘭的結合,對淮南劉氏的名聲有著很大的影響。劉夜不可能為了沒有價值的人而做出有損自家名聲的事。一切以價值與利益來計算,這是劉夜作為統治者應有的覺悟。
在任命唐覺和範永為偏師主將的同時。劉夜加封他們為別部司馬,以方便掌控偏師。主要是為了防止部分心高氣傲的人不聽號令,擅自行動。畢竟騎兵大隊長和輕裝步卒曲長理論上隻比範永,唐覺低半級。而範永和唐覺的聲望也沒有大的能夠服眾。
在劉夜的命令下,兩路偏師悄悄地離開了西鄉軍。三方約定於明晚同時對三部發動襲擊。一舉擊滅費縣北方三部。
……
在劉夜率部悄悄地把魔爪伸向費縣五部的同時。在司隸的新安也即將發生一場大戰。參戰雙方,一方為以雍涼戍卒為主力,攜裹了部分青壯的梁犢叛軍,大約有十餘萬人。而另一方則為由征討大都督,司空李農率領的石趙正規軍。大約有十萬餘步騎。從兵力上來看,這場對決雙方人數相當。按理說作為正規軍的李農部應該占據了極大的優勢。畢竟梁犢隻是起義軍,戰力參差不齊。雖然有著精悍的雍涼戍卒以及力士部隊。但這仍然彌補不了雙方的差距。但事實卻剛剛相反,李農部處於極大的劣勢。
李農部之所以處於劣勢。並不是因為戰力不行。而是內部矛盾重重。本次征討大軍幾乎都是由石虎不怎麼喜歡的將軍及其部曲組成。這些將軍又不傻,他們都明白石虎想消耗他們手中的軍力。所以打起仗來出工不出力。賣起隊友來,一把好手。結果可想而知,控製不住手下的李農連戰連敗。雖然主力未損,但李農部的士氣已經變得極為低下。形勢對李農極為不利。
這天,一名身穿黑色明光鎧,手持丈八雙刃矛,腳踏朱龍馬非常威武霸氣的武將來到了李農營前。在他的身後還有萬餘有些病懨懨的士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