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則一天到晚研究武學,荒廢朝堂,豈不是要被人給罵死。
況且武功高,代表你比一般人的壽命要長。
可子孫後代就會漫長延期的等待下去,到時候不反,也被逼得反了。
要知道皇家子孫成婚早,除非有些身體有問題,要不然十五十六歲就已經有了孩子。
這般一來,在皇帝三十多歲的時候就喜當爺爺。
那他要是繼續在皇位上待上個四五十年,隻怕他的兒子死了,孫子的重孫子都要出來。
這皇位的繼承順序豈不是排的老長。
所以為了國家社稷著想,有些皇帝五六十歲的時候就該退了。
要麼壽終正寢也可以,而不是繼續賴在皇位待那麼長的時間。
哪怕你是個明君,你的兒子、孫子都不耐煩的很。
那麼這太子殿下自然也就很知足,相信魏笙簫立他為太子,將來的皇帝陛下,也是有這個考慮的原因存在。
要不然他怎麼不擱著武學天分還可以的大皇子立太子,卻偏偏選中了三皇子。
要知道古有立嫡不立長,或者無嫡便立長的老話兒。
但是魏笙簫卻偏偏要立賢,一個英明有主見的君王比一個隻知道練武或者身體孱弱的君王好多了。
起碼他能夠一心為民,做出各種社稷和貢獻。
再者,魏笙簫會想到立三皇子為太子,也是考量了半天才確定的。
因為一個皇帝除了賢明,更要果決和狠辣。
不能拖拖拉拉,濫用同情心。
恰好,三皇子對自己身邊的人嚴於律己,甚至他的奶娘因為被人收買,便想故意下毒害他。
結果被魏笙簫派去保護三皇子的錦衣衛給抓住,然後查明之後,便被三皇子拉下去砍頭,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
所以這也就是作為一個好君王的基本要素。
同樣也是先皇在很多年前傳授他的知識。
或許在那時,他是有意把他當成未來的皇帝培養。
可惜他駕崩的早,來不及詳細安排,就被大皇子給搶先登基。
最後還是把朝政處理的一塌糊塗,幸好還有蘇太後在一旁把持著,才沒有大亂。
也幸虧魏笙簫及時歸來,為了不引起皇帝和眾位文武百官的猜疑,他才一直用九千歲的身份遮掩,為期處理朝堂政事。
哪怕要罵,罵得也是九千歲,而不是他九皇子。
當他懂得這個道理後,便徹底忽視了大皇子和皇後的四皇子,立三皇子為儲君。
而大皇子也是一個隻癡迷武學的直爽性格,他似乎一點也不在乎皇位的歸屬。
至於四皇子身體孱弱,總是生病,能活得過今年都算他幸運。
自然也就隻有三皇子才是最合適的人選。
程閉月剛一開始也不明白,後來才從魏笙簫知道這麼做的原因。
不過她才懶得管朝堂上的事情,這些都是魏笙簫的鍋。
再說了,她一直都在籌備提前招生的事情,比如要劃定年齡,最小多少歲,最大多少歲,然後還要怎麼排班,以及除了她這個院長之外,還要再安排幾個導師。
隻是她第一個能確定的就是程威武,雖然年紀的確很小,可是上過戰場立過功的,在書院的職業就是野外訓練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