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三回 執策臨之曰無馬 任人唯賢兼聽明(三)(1 / 1)

第三十三回 執策臨之曰無馬 任人唯賢兼聽明(三)

聽溫嶠推薦甘卓,司馬紹不禁咧開了嘴,說道,“甘將軍打仗主政都還行,隻是其人沒有主見,當年揚州賊人陳敏謀反,勸他一同為逆,他便上了賊船,還和陳敏結成了兒女親家。後來周騱等人起義兵,勸甘卓反正,他便棄了陳敏歸順朝廷。

從此世人都對甘卓甚是鄙夷,認為他做人沒有原則,駁不了別人麵子。無論什麼事,隻要當麵求他,他雖扭捏半天,最終卻都會答應。讓甘卓去梁州,別說指望他鎮住王敦了,我看他別被王敦忽悠著一起謀反就不錯了。”

溫嶠微笑著聽司馬紹說完,解釋道,“太子殿下所言極是,但也正是因為這點,王敦才不會阻撓甘卓去襄陽赴任,我猜他甚至會令陳頒積極配合。如此一來湘州就空出來了,調譙王前往就鎮不住王敦了,斷不可取。因此我認為,非調陶侃入湘州不可!”

溫嶠話音剛落,眾人皆恍然大悟,司馬紹一時興奮起來,拍著手連稱妙計。

溫嶠接著說道,“當年湘州本就是陶侃從大賊杜弢手中奪回的,若非王敦作祟,陶侃必然是湘州刺史,豈會被發配到嶺南任職?現在朝廷調他入湘州,他必然心滿意足。

湘州州治臨湘城乃交通要衝,經雲夢澤入長江後,順流而下可達武昌,逆流而上直抵江陵,有陶侃坐鎮於此,王敦豈敢輕動?再者廣州緊鄰湘州,陶侃越嶺而來,王敦就算想使絆子,也無計可施。

而且陶侃在廣州甚有政績,境內匪寇斂跡,商賈興旺,百姓安居樂業。嶺南蠻荒之地,竟隱隱呈現出盛世之景,譙王前去任職,當會錦上添花。”

司馬紹大喜,拍著溫嶠肩膀說道,“天賜太真於我,何愁國家不興?”

眾人也紛紛道賀,司馬紹突然注意到了阮孚,剛才幾人討論激烈,阮孚卻始終一言不發,在一邊心不在焉的看熱鬧。

司馬紹開口問道,“遙集,你怎麼了?今日為何一言不發呢?”遙集是阮孚的字。

阮孚慵懶的答道,“殿下乃世間雄主,諸位皆當世大賢,我隻是個山野閑人,軍國大事豈容我置喙。若是坐而論道,暢敘山林詩書酒曲之樂,我必會言之滔滔,今日之事,實非在下所長。”

魏晉時期的中國恰如叛逆的少年,名士風流倜儻,以不落窠臼為美,有時不免有傷風化,那些令人哭笑不得的荒唐事比比皆是。

卞壼聞言不悅,他為人方正,眼中向來容不得沙子,對那些不守禮法的人和事早看不慣了。

阮孚的作態讓卞壼窩火,於是厲聲說道,“君之先祖首開竹林之樂,不守禮法以致教化荒廢,其危害再怎麼誇大也不為過!人心不古,胡作非為,中原淪陷就是從這開始的。如今聖主在朝,君臣齊心致力於中興,正是大有作為之時,豈能再悠遊閑散,重蹈往日覆轍!”

卞壼直接批評了阮孚的先祖,這是很不禮貌的,要照別人早就發火了,但阮孚卻毫不在意,瞥著卞壼慢慢說道,“望之,你不懂我恰如我不懂你,別人的事你管他作甚?你整天匡正別人,一刻不得閑,就像嘴裏叼塊磚瓦似得,不覺得累嗎?”望之是卞壼的字。

卞壼反問道,“朝中諸臣都修身養性,顧戀清名,那些得罪人的事,我不做誰做?”

司馬紹微笑著止住二人,說道,“你們說的都有道理,正所謂兼聽則明,這正是我把你們二人請到身邊的目的,還請各盡所長,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二人拱手稱是。

司馬紹有了主意,迫不及待的想要告訴父皇,正準備離開,溫嶠卻又把他攔住了,囑咐道,“殿下切記,此事絕不可走漏風聲,一定要等甘卓坐穩梁州後,再調陶侃入湘州,以免橫生波瀾。”司馬紹會心一笑,點頭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