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穿越到西湖(1 / 2)

杭州,西子湖畔,遊人如織,風景如畫。曆來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是杭州。又有諺語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可見杭州是人世間眼中的絕美之地,為曆代文人墨客所欣賞。自從北宋大詞人蘇軾蘇學士吟唱出:“欲將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後,杭州和杭州西湖的名氣更是節節攀升,而南宋將杭州定為國都是不是也是南渡宋朝有不思進取想夢死杭州之意呢?我們都知道,我中國古代有四大古都之說,西安,洛陽,南京,北京。其中以西安為最,十五朝國都;洛陽是九朝國都;南京是六朝國都,其實還有不止;北京是五朝國都,大多數王朝就是這四個地方了。但是宋朝沒有,是個例外。北宋定都在開封,開封號稱東京汴梁,南宋就是杭州了。說這時的杭州到處都是歡聲笑語卻看到有一位神情落寞的少年望著那比最珍貴的藍田玉還要澄淨的美麗天空,這似乎要比印象中的西湖還要美麗上好幾倍的西湖美景,他的心中並沒有任何的心情好轉,他的心中卻是一片茫然:我現在到底在什麼地方?為什麼明明在濟南為大家登台演出為大家表演相聲的,卻忽然到了這個地方?我還是原來的林曉嗎?如果不是,我的名字是什麼呢?

原來這個不知道身在何處的少年本是二十一世紀的一名獨角戲演員林曉。獨角戲是中國曲藝中的兩大黃金行當,北方是相聲,南方就是獨角戲了。曾經風靡華夏令萬人空巷的相聲在二十一世紀早就輝煌不再了,而獨角戲也是如此。或許和專家們研究得出的結果一樣,傳統曲藝在如今的電腦電視等視聽新事物的左右夾擊下顯得和時代不能同步而逐漸失去了他原有的吸引力,它可以吸引的隻是一些老了的觀眾和聽眾,更多的年輕聽眾觀眾已經放棄了對相聲的欣賞去義無返顧的做追星族去了。如果說聽,也就是在吸引力最為強勁的春節聯歡晚會上聽聽。也或許是同樣的原因使然,相聲如此,獨角戲的厄運不可避免也就不難理解了。和相聲一樣,同為傳統文化瑰寶的獨角戲也到了它黯然失色的時候,難道這就是樂觀的說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嗎?

林曉的倒黴之處還不僅是在錯誤的時代選擇了錯誤的獨角戲,都說是“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林曉就是後者的最精彩的現身說法了。他以前也不是一名獨角戲演員,他原本是一名口技演員,口技也是中華瑰寶。但是這年頭好像越是中華瑰寶越是叫好不叫座似的。口技比相聲獨角戲還要更早的迎來了它的謝幕期。林曉從小就喜歡口技,他也辛辛苦苦的練了二十年的口技,雖然在行內是一片叫好聲並被冠之以新星的頭銜,但是在口技受眾越來越少大勢已去的情況下,林曉還是很明智的選擇了改行。不改行就是在這棵樹上吊死了,不想吊死的話就得改行。改成什麼行當呢?

想來想去林曉想到了一件事,那就是本地的獨角戲團長曾經拍著他的膀子說他是一個有前途的演員,是很好的苗子,並且毫不隱晦的邀請他如果有朝一日想來獨角戲團的話就來找他。這好像是一條路子,就算不是金光大道但是總比繼續表演口技的要強好多倍了。就算是口技再不景氣,廋死的駱駝總歸比馬大。但是林曉也不是什麼傻子,好歹他也是混開口飯的出身,如何不知道官場上的那一套,聽上去是金玉良言說不定就是信口敷衍而已,那麼這位讓林曉聽了之後高興得一塌糊塗半宿都沒有睡著的團長大人是不是也是一路貨色呢——也不知道林曉的運氣好是真的遇到了一個真心想幫他忙的,還是他一咬牙花去了三個月的工資買了的高檔禮盒起了作用,總之團長大人的一張胖臉始終是樂哈哈的,聽了林曉的來意後他非常爽快的大筆一揮:“小林子,你找我來就是對了,你早就應該來了,嘻嘻嘻——”團長的簽名就是好使,猶如斑馬線前的紅綠燈現在是一路的綠燈,林曉當即就上獨角戲來報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