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董國立把話筒交給年輕姑娘:“姑娘,請你說說這件詔書的來曆吧?”
姑娘長得文靜,說話也細聲細語:“我們的店在燕京城不算大,也隻有兩間門麵,一直以來都是我爺爺在負責打理店鋪,最近這段時間我爺爺身體不大好,所以就由我出麵將這件藏品帶到現場來,希望可以得到諸位專家師傅們的認同。”
“這份詔書是我們從鄉下的一位村民手上收購來的,大概在八年前,村民報價就到了一百二十萬,當時我爺爺拿不出這麼多錢來,於是就把店鋪大部分的物件當掉之後,最後用96w買回來這份詔書,據我爺爺自己說,他正是覺得這份詔書是個大漏,所以才傾家蕩產把它買回家!”
“現在我們家的古玩店在燕京一直不溫不火,其中很多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因為這件詔書,很多人說這份詔書是假的,根本就不值這個價,如今我爺爺的身體快不行了,所以就委托我將這份沉甸甸的寶貝帶過來!希望得到一個最公平公正的判斷!也算是滿足他老人家最後的遺願了。”
董國立認真的看了一眼,在邀請專家上台前問了黃九爺一句。
“九爺?依你之見你覺得這幅皇帝的詔書可以估價到多少錢?”
九爺低頭瞥了一眼,直接搖頭否決道:“我看了,明朝成化時期的詔書,說到有名明成化的瓷器才是最有名的,前幾年的銷售記錄也一直都是明成化時期的大腕和瓷瓶,詔書的話就算了!這玩意勉強算是個老物件,曆史研究價值不高,另外品相也不是很好,你們看這詔書的其中一個角都破洞了!在我這裏最多八十萬!跟我這件宮廷金絲鳥籠完全就不在一個等次層麵上!”
董國立嗬嗬一笑:“九爺,您也別損人家小姑娘,這樣!東西行不行你我說了都不算,還是請專家團上來一探究竟吧!”
專家團五人組隨即上台查驗,這其中鑒寶速度最快的就要屬藍月。
其餘幾個專家都是仔仔細細反複查驗,用放大鏡探究物件各個角落,生怕錯過了至關重要的細節內容。
到了藍月,也就大概的掃視了幾秒鍾,隨後用她那冰潔玉手在詔書表麵輕輕撫摸了一圈,整個過程加起來還不足一分鍾的時間,藍月就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整個一係列的動作流利、瀟灑、一氣嗬成,引的觀眾席上的人們嘖嘖稱羨。
沈秋的目光從頭到尾都沒離開過藍月,總是情不自禁的將她和謝靜文聯係在一起。
從時間軸線上來看,藍月和謝靜文不可能是同一個人,可這會仔細看藍月一係列的動作,都跟謝靜文非常的神似。
沈秋甚至都有種衝上去掀開藍月麵具的衝動。
旁邊的左小青也看出了沈秋的心思想法:“沈大哥……我看出來了,這個女人的外形輪廓跟小文姐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但她的肩膀稍微比小文要來的窄一些,另外走路的姿勢稍微有些差別,小文姐走路的時候腰板挺的筆直,而藍月走路的同時,小肚會微微的往後傾斜,兩個人還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
“恩。即便不是一個人,但我相信她們之間肯定存在著某種聯係,我覺得我們有必要跟這個藍月見一麵,對我們找到小文會有幫助。”
……
約莫十分鍾之後,展台上的專家教授陸續回到了自己的位置,這一次幾個專家相互討論了很長的時間,最後由楊青師傅做出了總結。
“大家好,我是燕京字畫雜件類的師傅,我叫楊青,剛才我們幾個人對這件詔書做了最基本的鑒別,目前可以確定的有幾點,第一可以確定這是一幅真品,從絹布纖維氧化、磨損的程度上可以判斷出,這是一副明成化年間的絹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