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金硯台(1 / 2)

眾所周知,硯台便是磨墨題字用的,但是在清朝鹹豐年間卻出現了特殊金硯台。

金硯台並非是用純金打造,相反它的打造技術反而是特立獨行,硯台用的是特殊的顏料,並且在顏料當中特別添加了鍍金粉末,這麼一來磨出來的便是金黃色的金水,寫出來字便也是燙金色、散發黃金華貴效果的金字。

打造出這麼一副金硯台並不便宜,硯台的外形、磨工設計都是跟普通硯台區別開來,開鑿、打磨、上色都具備一套完整的製作工藝。

不誇張的說,金硯台雖說不是純金打造的,但它的綜合價值確實比一塊金磚名貴多了,在當年打造一塊金硯台至少需要五千兩的白銀。

五千兩白銀是什麼概念?當年一個朝廷三品官員,兩年的俸祿,尋常的老百姓更是消費不起,也隻有京城的有錢人和大官才能條件享用這特殊的金硯台。

這就好比如今的奢侈品包包衣服之類的,既存在則合理,金硯台特殊的造型滿足了許多有錢人的虛榮心和麵子工程,盡管金硯台的造價不菲,但在京城卻不愁銷路,更有甚者甚至定製了一整套的金硯台放置在家中保管收藏。

古籍《鹹豐年記》中更是記載了有人花了十萬兩的白銀特別打造了一塊方桌大小的金硯台供奉在家中,攀比之風也是愈演愈烈。

很快這件事就傳到了鹹豐皇帝的耳邊,正逢年輕氣盛,一腔熱血勢要鞏固江山的鹹豐,果斷下令切斷了這股不正的風氣,一道聖旨下去,清繳全國上下所有的金硯台,從此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再繼續鍛造金硯台,違者大清律法伺候。

至此這金硯台的風氣算是被鹹豐皇帝一刀給切了,盡管也收繳銷毀了一些數量的金硯台,但在明間還是遺留了不少的數量,但這玩意基本上也就因此沒有了價值,誰願意冒著被砍頭的風險去買一塊金硯台?

就這樣,沒有了需求,也就沒有了市場價值,金硯台也就僅存於鹹豐二年的期間,再加上這種金硯台具備一定的時效,過了這個時效期,也就沒法磨出金水出來,即便是藏在民間的金硯台,價值方麵也是一再縮水,甚至在後麵的同治年間,一塊金硯台的價值還比不上普通的黑墨硯台。

……

鄭光榮滿臉得意的笑容,直截了當的說出金硯台的問題所在:“曆史上的金硯台雖然是可以磨出金水來,但它全身上下沒有一塊區域是黃金的材質,最多就是在硯台表麵上鍍上一層金色粉末,大家所看到的這塊金硯台,金色粉末明顯是帶有顆粒狀的!這種磨砂顆粒狀的鍍金粉末就是它最大的破綻!鹹豐年間是造不出這種金製粉末的!”

“最重要的一點!外表雖然采取了鍍金的工藝,其實裏麵的材質!卻是紫銅的材質!據我所知真正的金硯台用的染色石料,假!太假!假到沒邊了!”

啊!

鄭光榮寥寥無幾的兩段話,直截了當的指出了金硯台的破綻,也就是那鍍金的粉末,這個還不是重點,最恐怖的是他能看出金硯台的材質是紫銅的材質、隔空透視!一舉擊破!

“恭喜鄭光榮!恭喜鄭光榮第一個晉級我們的六十強,恭喜!”

現場的觀眾們直接沸騰了,幾乎同一時間所有的攝像機鏡頭同時對準了鄭光榮:“哇!真的是透視眼啊!他距離玻璃展台至少三到四米的樣子,在不上手觸摸,僅憑眼睛目測的情況下就能直接看穿!這也太神奇了吧!”

“不愧是千年難得一見的黃金瞳啊,僅僅隻用了一分鍾不到的時間就看出來誰是贗品!其他人還沒看出所以然來呢!他就搞定了!我草!國師榜大賽還比什麼啊!直接給把第一名的戒指頒發給鄭光榮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