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真仙之境(1 / 2)

“多謝方仙長!”

相思道人連忙恭敬的應承了一聲。

最後深深的看了師父一眼,目送著胖瘦童子帶著師父眨眼消失在須臾之地,待相思道人也回到了上層界麵,我乃是轉回身來,飄然來到虛空之中。

待我盤膝而坐,揮手將心海之上的道法經典憑空幻化而出,散發著鎏金之色的道法典籍上,一句句玄妙之極的經文,通徹著萬法之宗源、真道之聖境!

就在我準備誦讀之時,莫名的看到胖瘦童子已然把師父帶到了地府之中,然而師父卻隻是見到了妻子和一個兒子,師父明明有兩個兒子……我掐指一算,不免暗自感歎道:“妙哉妙哉,緣法奇妙,妙不可言啊!”

不多時,當胖瘦童子頃刻間回到我的跟前,乃是向我稟告道:“師尊,我們護送師祖前往地府,已然完成任務。師祖僅僅救出了妻子和一個兒子,還有一子尚在人間!”

“大道五十,天衍四十有九,人遁其一,獨留一線生機……我師父辛苦了半生,天道總算給了他老人家一點補償,隻不過,他老人家一劫剛盡,一劫又起啊!”

我微微輕歎了一聲,隨即展開經卷,乃是將上麵的經文一句句誦讀而出……“天下之水性請,土者滑之,故不得清;人之性,壽物者滑之,故不得壽物也者。所以養性也。今世之惑者,多以性養物,則不知輕重也。是故聖人之於聲色滋味也,利於性則取之,害於性則捐之。此全性之道也。萬人操弓共射一招,招無不中;萬物章章以害一生,生無不傷。故聖人之製萬物也,全其天也,天全則神全矣……”

“道終乎本無始,進乎本不久。有生則複於不生,有形則複於無形。不生者,非本不生者;無形者,非本無形者也。生者,理之必終者也。終者不得不終,亦如生者之不得不生。而欲恒其生,畫其終,惑於數也。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屬天清而散,屬地濁而聚。精神離形,各歸其真……”

“夫道者,高不可極,深不可測,苞裹天地,稟受無形,原流泏泏,衝而不盈,濁以靜之徐清,施之無窮,無所朝夕,表之不盈一握,約而能張,幽而能明,柔而能剛,含陰吐陽,而章三光;山以之高,淵以之深,獸以之走,鳥以之飛,麟以之遊,鳳以之翔,星曆以之行;以亡取存,以卑取尊,以退取先……”

隨著誦念之聲不斷的響徹整個須臾之地,一道道經文中散發而出的金光,凝化出浩瀚的功德之力,不斷的回蕩在上中下三層界麵。

與此同時,無數個修仙煉道之人,陸續在徹悟中飛升證道,就連這下層界麵的眾多靈修,也盡數修成人仙之境,繼而,在人仙之境迅速踏入地仙之境,直至上升諸天。

“大常之道,生物而不有,成化而不宰,萬物恃之而生,莫知其德,恃之而死,莫之能怨,收藏畜積而不加富,布施稟受而不益貧;忽兮怳兮,不可為象兮,怳兮忽兮,用不詘兮,窈兮冥兮,應化無形兮,遂兮通兮,不虛動兮,與剛柔卷舒兮,與陰陽俯仰兮……萬物之摠,皆閱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門,故聖人一度循軌,不變其故,不易其常,放準循繩,曲因其常。夫喜怒者,道之邪也;憂悲者,德之失也;好憎者,心之過也;嗜欲者,生之累也。人大怒破陰,大喜墜陽,薄氣發喑,驚怖為狂,憂悲焦心,疾乃成積,人能除此五者,即合於神明。神明者,得其內,得其內者,五藏寧,思慮平,耳目聰明,筋骨勁強,疏達而不悖,堅強而不匱,無所太過,無所不逮。天下莫柔弱於水,水為道也,廣不可極,深不可測……”

隨著最後一句殊勝經文誦念而出,眼下的經卷,緩緩消散,乃是化為一道無盡光明,通徹整個須臾之地。

我緩緩抬起頭,但見須臾之地內,所有修仙煉道之人,盡皆受度,而受度之人,盡皆飛升證道。如此,此間之事,便在須臾之間了卻……

莫名的發現我盡皆發白的須發,乃是捧起白色長須看了看,繼而微笑著向胖瘦童子詢問道:“胖瘦童子,我在此地誦念無上經典,盡度三千六百眾,不知過了多久?”

瘦童子立時恭敬的行禮,並回道:“師尊僅僅在須臾之間,便盡度了三千六百眾,可謂三千功滿,八百行圓。但按照世俗界的時間推算,已有九十六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