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平山在華夏不算有名,卻也不是人跡罕至。半山腰有一座名為求真觀的小道觀,山腳下坐落著幾個村子。
夏季總是非常悶熱,可晚上卻漸漸有一些清涼透來。求真觀後院裏,種著一些薄荷,所以也沒有蚊子的嗡鳴聲擾人清淨。周複躺在一個很有年代感的老藤椅上,神情放鬆。
雙手放在兩邊的扶手上,嗅著薄荷淡淡的香氣,嘴角掛著淡淡的笑容,望著天空,不知是在思考還是在發呆。
看著璀璨的星空,周複漸漸陷入了回憶。二十年前,師父在道觀門口發現了他,當時他在繈褓裏睡得很香,純真的小臉上掛著微笑,懷中有一張小紙條,寫著“周複”二字。
師父去附近的村子裏問了一圈,隻知道有兩個外鄉人來過,問附近有沒有道觀。說是自己孩子體弱,想去附近的道觀為孩子求一道平安符,現在已經是不知去向了。
師父隻能苦著個臉,自此又當爹又當媽,過起了前半生未曾經曆過的生活。還好周複當時已經斷奶,雖然體弱,但是在師父的悉心照料下也健康長大了。
等到周複識文斷字之後,師父便正式收其為徒,賜他道號“知元”。
周複至今還記得當時自己懵懵懂懂,在師父的引導下磕磕絆絆完成了拜師禮,跪拜敬茶時還差點打翻茶杯燙到師父。可師父絲毫不生氣,連續好幾天都樂嗬嗬的。
之後周複便是一邊學道,一邊上學。周複也是很勤勉,學道上學都沒有耽擱,最後也是上了一所一本大學,收到錄取通知書時師父笑得合不攏嘴。
可惜好景不長,在周複大二時,師父的身體卻是不行了。村裏人打電話告訴周複消息時,周複瞬間慌了神,急忙買了車票回求真觀。住了兩天醫院,醫生說是年事已高,師父也要求出院,出院後兩天後便羽化了。
“知元,你要答應師父一件事。”師父在羽化前精神卻好了點,緩緩和周複說話。
周複心裏知道師父這是回光返照,哽咽回答道:“師父您說,我什麼都答應你。”
“為師希望自己死後你能恪守本心,安心修道。不求你將求真觀發揚光大,但求你能夠保證道統不失。”師父停頓了一下,“你能做到嗎?”
周複看著師父枯瘦的麵容,堅定地回答道:“師父你放心,我一定會將求真觀好好傳承下去,發揚光大的!”
“好!好!好!”師父顯然很興奮,“雖說要你修道,但我們屬正一一脈,結婚生子卻不影響,不要因為求真觀耽擱了自己終身。扶我起來去祖師大殿。”
周複聞言,扶起師父慢慢走向祖師大殿。到達大殿,待周複上香後,師父在各位祖師牌位前跪下,身子佝僂,已經直不起來了。
“列位祖師在上,弟子不孝,自繼承求真觀住持以來,雖無大過,也無大功。若非前些年機緣巧合收下知元,求真觀大概將於我之手斷絕。所幸知元此人忠正良善,求道之心堅定,今日我欲將住持之位傳於知元,望列位祖師準予。”
等待了一會兒,師父突然喝到:“知元!”
“弟子在!”
“今日我將離去,若將求真觀住持之位傳承於你,待你讀完大學,便要回求真觀,刻苦求道,發揚道門,可能做到?”
“弟子保證,今後一心求道,絕不負列位祖師與師父期望!”
“好!今日我以求真觀第三十二代住持身份宣布,正式將求真觀第三十三代住持之位傳於知元。”師父在這一刻挺直了腰脊,“知元,接掌門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