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調組要常駐拆遷地塊,協助做好“城中村拆遷改造”政策解釋、協調等工作。
明寧市天順公司分到四個名額,這個協調組要與城中村人員打交道,肯定要男同誌參加。
而明寧公司裏麵年輕的男同誌並不多,周峰本來也不想參加這樣吃力不討好的協調組,但看到錢剛總經理臉色非常難看,考慮到自己還處於他的考察期,便同意參加,畢竟隻有二個月時間,堅持堅持也就過來了。
周峰所在的協調組,組長是明寧市紀委辦公室副主任楊季生、副組長是新城街道的副主任陳一柏。
另外七個組員分別是來自其它各局、委、辦和另外二家房產開發公司。
明寧市這一次啟動拆遷改造的城中村有十個。
周峰所在的協調組去的是江口村。
這個江口村,原先位於明寧市鎮明區的城鄉結合部。
隨著城市的不斷向外擴大,江口村的所有土地都變成了住宅房、廠房、商場等等。農民所居住的地方真正地成為了城中村。
江口村離周峰的單位宿舍很近,走路過去,還不到十分鍾。這一點,讓周峰少了很多的不滿。
原先他一直在埋怨這種協調活動,是讓他們這些人不務正業,浪費時間、浪費財力。
當然這些牢騷話,隻能在心裏暗暗的說,不能擺到桌麵上來,否則就是與組織與領導沒有在政治上、思想上保持一致。
周峰一直認為身在其位,才謀其職,要認認真真地做好本職工作。不能隨隨便便地被抽來抽去做與本職工作不相幹的事情。
如果大家都努力把本職工作做好,根本就不需要開展這種運動式的活動。
不過領導們認為城中村有著複雜的曆史原因、現實難題,需要集中全市力量徐徐圖之。
城中村,是城市化進程中的特定產物。伴隨著城市框架的拉大,過去的村莊漸漸變成城市“死角”,成為城中之村。
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中村帶來的負麵影響逐步凸顯。
由於城市建設牽動城中村土地升值,致使“征地難、規劃難、拆遷安置難”的情況不斷出現,在整體上延緩了中心城區經濟開發和發展的步伐。
農民變市民,農村變社區,產業窪地變高地。不破,不立。
城中村改造意義深遠,不僅可提升城市整體形象和品位,增強城市生機與活力,更可改善群眾居住環境,提高群眾生活水平,也將進一步促進集約利用土地,拓寬城市發展空間。
隻是城中村改造,並不隻是拆掉房子那麼簡單。
這既包括了農村集體土地征用以及住宅和非住宅的拆遷,又包括了各類曆史遺留問題的處置,更是集體經濟的再次轉型升級過程。
協調組去江口村報到的這一天,江口村的二委(黨支委和村委會)成員都到齊了。
按照慣例,在開展工作之前,雙方都要先見麵認識、通報各自情況、確定今後二個多月的大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