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得到了領導的肯定,協調組的每個成員都感到很開心,覺得辛苦沒有白白付出。
接下來就要應對涉及村民住宅的拆遷問題。
周峰從小生活在農村,深知農民對於土地的珍視程度。現在城中村的農民為城市發展不僅貢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資源,而且犧牲了傳承千年的生產生活方式。
為此不但要給予被拆遷農民公平公正的補償,還應提供人文關懷和社會保障,讓他們充分享受城市發展的成果。
要做到公共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平衡,這就需要政府的執政智慧。
比如在征遷工作中不僅要提供相對完善的政策和製度保障,也要在物業補助、社會保障等方麵給予失地農民具體化的關懷,更要在一些曆史遺留問題的解決上體現政府魄力和擔當。
其實絕大多數農民是擁護城中村改造的。大家都知道沒改造之前,城中村環境衛生差、基礎設施不完善、安全隱患多,不能享受到優質生活。
通過拆遷改造和安置,農民可以與市民們一樣生活在整體環境和品質都不差的安置社區裏。
關鍵是幾種特殊的情況。
在拆遷安置的討論會議上,周峰針對幾種情況發表看法。
“各位領導、同事,對於老弱無依的人,我認為確實要給予足夠的安置費,讓他們至少買得起安居的房子,或者給予安置的房子,麵積小一點沒有關係,但總要有個居住的地方。”
“他在原來的地方,麵積雖然很小,但終歸有個躲避風雨的場所。如果強製進行拆遷,難道讓他們這些無依無靠的人流落街頭?這種情況最需要政府進行人性化的安排。”
“我們建設城市、改造城市,無非是讓市民生活的更美好。讓這些老弱無依的人有固定地方居住,也是美好生活的組成部分。再說這也是行善積德的行為,否則我們能心安嗎?”
“各位領導,不好意思,不是我想說教,真的是我心裏話,請你們不要介意。我是從農村走出來的人,深知基層民眾的辛苦。”
大家聽了都點點頭,這些基層民眾不是不想拆遷,而是如果賠償不到位、安置不到位,他們就會麵臨無家可歸的地步。
有協調組的組員提出:“有幾家餐館生意還不錯,他們想多賠償一些拆遷費。去協調過好幾次,都是不歡而散。”
周峰聽了,繼續說下去:“餐館做生意,講究環境,如果餐館附近的住房能拆掉一部分,那就餐環境和進出餐館都會受到影響。”
“另外,能否麻煩我們的楊組長出麵組織一下?讓市、區二級紀委的同誌每天去那幾家餐館門口進行錄像,美其名曰進行廉政調研,了解一下有多少人和多少家單位在那裏進行公款吃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