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年,江南出一將才方臘,歙州人,公舉為農民起義軍領袖。方臘自稱“聖公”,年號“永樂”,集結江湖上有勇有謀之士,興兵造反,建立政權。同代,搖旗爭雄者,有山東宋江、淮西王慶和河北田虎。四大領袖,既相互對峙殘殺,也與朝廷周旋抗爭。曆經數年征戰,演繹了一段腥風血雨、蕩氣回腸,正義與邪惡較量的悲壯故事。
北宋末年,皇帝整日醉心歌舞、池酒林胾,各地官府橫征暴斂、索財逼民,導致民不聊生,怨聲載道。江南方臘招集人馬,東征西戰,聲威大震。公元一一一零年,八驃騎劉贇、張威、徐方、郭世廣、鄔福、苟正、甄誠和昌盛聚首在常州,與常州守將錢振鵬密秘商討征伐北宋皇帝。
公元一一一零年秋,江南蕁城,突遇一夥強盜,占山為王,霸寨稱首,一度將蕁城百姓致於死節。深秋,一個清早,蕁城街頭,有人發現兩具無頭屍體。頭顱不知去向,脖頸處毫發未傷,滴血未見,甚覺怪異,令人毛骨悚然。膽怕之餘,有人將此事上報給蕁城節度使顧方。顧方命人抬來屍首,經驗屍官仔細檢查,確認為他殺,一種流傳在起義軍間,號稱一斃殺的“血滴子”武器。
血滴子重現江湖,一夜間奇談怪論、揣長駭短的新聞在百姓間迅速傳播。血滴子,究竟為何物,誰是血滴子的主人,就成了種種疑問。
一月過後,忽有傳言,一個手執狀容鳥籠,飛速旋轉之物的江南黑客,在蕁城為非作歹。蕁城節度使顧方得知,派了三員武藝高強之人,潛伏民間,搜尋手執怪異武器之人。果然,一日晚間,三員武將在蕁城棲鳳坡,見到了此人。此人,名趙匡,出生少林寺,因違反寺規,被逐出寺院。趙匡年已三十,一身少林絕學,盜出少林寺兵器閣裏血滴子,下山尋樂。
起初,趙匡隻當血滴子為玩物,後來,發現其必殺性,殺人不見血。因躁心急烈,又欲求得功名,結識起義首領方臘,故大開殺戒,強力造勢,以引人注目。
蕁城節度使奉派三員武將,緝拿血滴子高手,平撫百姓憂怨。但趙匡身懷少林武藝,加之血滴子,一經組合,根本無有敵手。棲鳳坡下,三員武將與越匡淩風而立。趙匡道:“爾等區區小將,如若歸順於我,大家再尋一明主,舉旗造反,豈不是人生一大快事?”三員武將,全為習武高手,是眾多兵卒中的佼佼者。一聽趙匡所言,皆揣測失笑。一員將道:“蕁城乃天子腳下,你濫殺無辜,擾民擾官,今日定將你拿下。”趙匡道:“血滴子,是少林寺十二絕秘武器。世人尚未領略。既然三位不識抬舉,本人就不客氣了。”說時,將血滴子托於掌上,施展內功,拋入空中,直向三員武將飛去。三員武將還未反應,隻“啊”三聲慘叫,紛紛落下三具無頭屍骨。
三員武將被殺,顧方如坐針氈,意恐傷及自身。經一番考慮,顧方決定立刻修書,派人前往常州,請求方臘出兵派將,全力追拿趙匡。
方臘收了信函,讀罷長歎:好一個武藝絕倫的民間高手。之後,將劉贇和苟正兩員驃騎大將召入帳房。方臘道:“今蕁城節度使十萬火急,修書一封,誠令大將支援,救蕁城百姓,緝拿凶手趙匡。”劉贇回道:“趙匡何許人也,如何蕁城要修書大人救急。”方臘道:“此人係少林寺弟子,武藝高強。有一殺手鐧,血滴子,乃少林絕世武器。殺人如麻,從未失手。”苟正問:“既然此人武藝高強,大人何不將他召來常州,共議反宋大事。”方臘想了想,正有此意。為防備不測,萬無一失,又喚來江南十二神之一的潘文得,協助二位將軍,追捕趙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