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臨時占坑(2)(1 / 2)

21.金本位製:是指以黃金作為幣材的貨幣形式。其主要形式有金幣本位製,盡快本位製和金彙兌本位製。

(1)金幣本位製:金幣本位製是19世紀50年代到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采用的一種貨幣形式。金幣本位製的三個特點:1.金幣可以自由鑄造和熔化。2.金幣在國內自由流通,紙幣和銀行券可以自由兌換金幣。3.黃金可以自由輸入和輸入。

(2)金塊本位製:

背景:一戰後,一些資本主義國家受到通脹物價上漲的影響,加之黃金分布不均勻,已經難以繼續實行金本位製。1922年在意大利熱那亞城召開世界貨幣會議決定采用“節約黃金”的原則,實行金塊本位製和金彙兌本位製。

定義:金塊本位製,又稱為生金本位製,是指沒有金幣的鑄造和流通,而由央行發行以金塊為準備的紙幣流通的一種金本位貨幣製度。

特點:1.以紙幣和銀行券代替金幣流通,不再鑄造流通金幣,但紙幣和銀行券規定有含金量。

2.居民可以在本位幣的含金量達到一定數額後兌換金塊,所以這種貨幣製度也槳富人本位製”。

3.黃金集中存儲於本國央校中央銀行保有一定量的黃金儲備,以維持黃金與貨幣之間的聯係。同時,央行掌管黃金的輸入和輸出,禁止私人輸出黃金。

(3)金彙兌本位製:是指國內沒有金幣的鑄造和流通,由央行發行的紙幣或銀行券在國內流通,通過外彙間接兌換黃金的一種金本位製度。金彙兌本位製和金塊本位製有相似之處,紙幣都規定有含金量,但是金彙兌本位製下,紙幣不可以直接兌換黃金,但可以兌換外彙。本國央行將黃金與外彙存於另一個實行金本位製的國家,允許以外彙間接兌換黃金,並規定本國貨幣與該國貨幣的法定比率,通過買賣外彙維持固定比率。紙幣的發行以存入本國或外國央行的黃金及外彙作為發行準備。實行金彙兌的國家實際上是使本國貨幣依附於一些經濟實力雄厚的外國貨幣上,在對外貿易和貨幣政策上必然受到與其相聯係的國家的控製。所以,金彙兌本位製實質上是一種附庸的貨幣製度,一般由殖民地和附屬國采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布雷頓森林召開國際貨幣會議確立了“布雷頓森林貨幣體係”,實際上是一種全球範圍內的金彙兌本位製。

金塊本位製和金彙兌本位製都是削弱聊金本位製。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迫使各國放棄金塊本位製和金彙兌本位製,實行不兌現的貨幣製度。

22.不兌現的信用貨幣製度:是指以不兌換黃金的紙幣或銀行券作為本位幣的貨幣製度。不兌現的紙幣一般由中央銀行發行,國家法律賦予其無限法償能力。在20世紀30年代以後,世界各國普遍實行了這種貨幣製度。

信用貨幣製度的主要內容如下:

(1)紙幣發行權由國家壟斷。

(2)紙幣是法定貨幣

(3)紙幣不能兌換黃泥。

(4)在紙幣本位製下,紙幣通過銀行信貸渠道投入流通,通過存款貨幣進行轉賬結算,非現金流通稱為貨幣流通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