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秦帝國的覆滅 第五十四幕 實戰校閱,郎中騎對洞庭軍(1 / 2)

細柳軍營,這座訓練了漢軍絕大多數新兵的大營坐落在關中平原上,渭河南岸。漢三年六月,關中征募的三萬新兵經過為期兩個月的集中訓練之後就要在這裏經過他們的第一次校閱。

細柳曾是秦鹹陽禁衛軍所在地,現如今為漢軍新兵訓練地。自五月以來,項羽集團西楚軍對滎陽城防攻勢愈加猛烈。故而漢王劉邦急招關中軍奔赴前線,戰爭已經進行到第三個年頭了,從北方的燕趙戰場,到南方荊楚戰場,漢軍各部損耗全賴丞相蕭何從關中巴蜀提供新兵補充。

剛剛搭起的高台上,蕭何與周勃作為本次校閱的最高長官端坐在涼棚中。入口處,郎中騎兵騎將駱甲在馬背上高聲宣讀漢軍軍法:

諸每營病兒,各定一官人,令檢校煮羹粥養飼及領將行。其初得病及病損人,每朝通狀,報總管,令醫人巡營,將藥救療。如發,仰營主共檢校病兒官,量病兒氣力能行者,給傔一人;如重,不能行者,加給驢一頭;如不能乘騎畜生,通前給驢二頭,傔二人,縛轝將行。如棄擲病兒,不收拾者,不養飼者,檢校病兒官及病兒傔人各杖一百;未死而埋者,斬。

諸將士不得倚作主帥及恃己力強,欺傲火人,全無長幼,兼笞撻懦弱,減削糧食、衣資,並軍器、火具恣意令擎,勞逸不等。

諸應請甲數葉行數,於甲襻上鈔記;其袍,秤知斤兩,於袍背上具注斤兩;並槍,量長短尺丈:軍司並立為文案。如事了卻納,取按勘數,長短斤兩同即納;如有欠少,隨即科決征備。其軍器,常須磨礪修補,亦不得毀棄!

台上蕭何手捋長須,身邊周勃望著以校為單位排列方陣的新兵低聲開口問道:“丞相,吾觀本批所募新兵頗為精銳,其列陣之迅捷,行伍之整齊,俱強於西楚九軍!然則,三萬,未免太少。我軍戰線西起成皋,東抵魯城,更有滎陽之大軍對峙。三萬新兵若是分派各個戰線難免會顯得杯水車薪。”

蕭何搖搖頭道:“周將軍,西楚軍連年征召壯丁入伍,僅靠血氣之勇支撐戰力,全然不顧傷亡,是以戰力連年下降。其法必不持久,而我軍不然,以久經戰陣訓練磨合之精兵帶動新兵,可以最大限度減小新兵的損耗,由此,則我軍戰力逐年上升,而今漢軍精兵多為關中材官與隴西騎士,戰力已然超過西楚軍。長此以往,則西楚軍士氣民心喪盡,我軍得天下民心,滅西楚,一天下,指日可待。”

周勃沉默不語,滅西楚,一天下,然後呢?

蕭何眼神炯炯,似乎已經看到了一個安定而繁榮的王朝。

校場上兩軍對壘,來自故楚地的軍士們身披藍色戰袍掛黑色甲胄,來自關中秦地的新兵們則是紅色戰袍搭配棕色牛皮甲。其實漢軍之中也並非鐵板一塊,來自江南楚地的士兵對來自關中秦地士兵頗有怨念,秦地之人更是對楚人懷有濃濃的不屑。因此這次新兵校閱也隱隱有著讓兩軍分個高下的意思。

台上還坐著幾位主官校尉,四名來自故楚地,兩名來自秦地,還有兩位婁煩騎術教官。八人基本對應了這次的八校新軍。

此刻兩軍正在演練步戰對騎戰,關中軍騎士一千主攻,洞庭軍四千步卒主防。

“前曲坐地迎敵!中部(轄2曲,編製四百人)不動!左右部展開方陣迎敵!”洞庭軍校尉景程揮動手中令旗,洞庭軍前曲(曲,漢軍建製單位,下轄200人)士兵單膝跪地,借地麵支撐長矛,丈八長矛斜指天空,隨時準備應對郎中騎兵得密集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