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淙微窘,低喃:“沒法子……太久沒看到她了,一來是想念,二來是喜極而泣。
我們就這麼一個女兒,實在不想她離我們太遙遠。
人老了,燦爛過辛苦過,過盡千帆之後,突然發現自己變得害怕寂寞。
也許這就是蒼老的一個特征吧。”
“應該是。”
薛淩解釋:“好多老人退休後,反而總愛往人多的地方跑,因為在家裏實在太寂寞太沒勁兒。
我們家三個老人互相作伴,我和阿源作伴,可他們還時不時念叨孩子們。”
薛淩環顧四周,微微一笑。
“這也許是我們一直是大家庭的原因。
年輕的父母離不開孩子,老一輩的父母離不開我們,而我們也離不開我們的孩子們。”
薛淙拍了拍她的手背,語重心長:“這樣多好啊!大家都能有自己獨立的空間,走出自己的空間後都是自己的親人。
病了有親人照顧,出門了有親人惦記。
正因為這樣,我才出錢幫曾和妹買下隔壁的別墅給他們。
他們有一些存款,不過首付別墅還不夠,我幹脆拿錢跟他們湊,一並買下隔壁的別墅。
我和保姆一起做早飯,他們兩人睡醒就過來陪我們吃早飯,吃完各自去上班,圍成一桌聊的時候就能有家的感覺——真好!各自有空間,大空間連在一塊兒。”
薛淩啞然失笑:“所以我和阿源為了我們這一大家子能住得更好,能彼此有空間,不得不卯足勁兒賺錢,買不到更大的就自己建,搬家搬家再搬家。”
薛淙被她逗笑了,道:“是動力也是壓力。
孩子們在氛圍好的大家庭長大,會更懂得體貼長輩,孝順長輩。
瞧你的幾個孩子,都是性格溫和孝順長輩的好孩子。”
“長輩們在背後付出了好多。”
薛淩眯住眼睛,低歎:“還有阿源也付出了許多。
當初孩子的時候,他的事業幾乎一直沒什麼大進展,每大半的時間都用在幹家務陪孩子接送孩子上。
我們的孩子太多了,耗費的心血金錢和時間遠遠超過其他家庭。
幸好有他,不然我也沒法全身心奮鬥事業。”
“對。”
薛淙微笑:“這是我們家可望不可即,即便是想破腦袋也趕不上的。”
薛淩忙搖頭:“姐,可不能這麼比。
姐夫他不是普通人,他為國為民為大家,隻能犧牲自己的家。
當年若非環境太難,你們也許能多一兩個孩子的。”
“唉……”薛淙苦笑:“來不及了,什麼都太遲了。
現在不僅我們遲了,連女兒女婿也一並遲了。
我跟他們了,反正隻要能懷上娃,不管什麼方法都得去試。
實在不行就去弄人工受孕輔助手段,現在的科學技術這麼先進,信心是必須有的。”
“是,方法總比困難多嘛。”
薛淩道。
薛淙點頭,壓低嗓音:“我們家的前車之鑒跟你了,你可得提醒你的幾個孩子千萬別學美。
優生優育是必須的,晚生晚育千萬不能,不是什麼時候想生就能懷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