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最簡單又最困難的事(1 / 1)

——裏則林

阿新這個人,沉默寡言,害羞內斂。

認識他時,他紅著臉對我說:“我做飯很好吃。”深深打動了我。

後來我們成了好朋友,發現他果然是個不撒謊的人,至少做飯真的很好吃。

他待人厚道,鮮少計較,樂於付出,不太求回報。

有一顆少年的赤子之心,是那種小地方出來的人獨有的純真。

每次做飯,做完之後,他喜歡在一旁默默看著大家吃,麵帶微笑,我們叫他一起吃,他總擺擺手,像個慈祥的父親。

有時我們也聊文學,但我不知道他為什麼喜歡聊文學,並且聊得頭頭是道,博古通今。

所以一直以為他隻是一個極愛看書的文學愛好者。

直到某天,他緊張地打開文檔,給我看了一篇他寫的短篇故事。看完,我心裏默默驚訝,這個低調的同齡人,竟然有如同他長相一般的老成文筆。

第一次知道他原來也寫東西,而且寫得那麼好。

漸漸地,又知道他還得過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

現在的孩子,大概不太清楚新概念作文大賽是什麼了。

可是,在我們成長的那些年,對於愛好文學的孩子來說,那就是一個巨大的光環與夢想,比如我,投稿無數次,永遠石沉大海。

而阿新在十七歲的時候就做到了。

然而,他今天竟然默默無聞,而我已經出書三本。

所以,我一直覺得,不是每一個有才華的人都能得到與他才華相匹配的一切。很多人,比如我,有時候可能隻是運氣比較好。

但我也沒想過要去安慰阿新,因為見識過很多年輕人,抖機靈耍小聰明,撒謊成性,滿嘴大話,中傷他人抬高自己。

唯獨很少見到他這樣善良純淨、踏踏實實地耕耘著屬於自己一方樂土的人,或許生命中最簡單又最困難的事情就是如此。

他總是不緊不慢,在自己的道路上悠哉行走。

然後不緊不慢地寫出了他這本新書,在寫之前,他給我講過這個故事。

因為作家郭忠仁的死亡,留下了幾個不同地點的采訪地圖,編輯劉德偉和小作家方文傑繼續上路,完成了郭忠仁的遺願。

本來是很簡單的一個設定,但他講完裏麵的埋伏、反轉,那幾個人就開始湧現在我的腦海裏麵,我聽得津津有味,心裏驚歎他真厲害,趕緊催促他寫完。

我原以為這次會等待很久,一年、兩年或者更久,但三個多月後他就已經把全稿發給了我,並叫我給他寫一篇序言。

我花了不到一天的時間一口氣閱讀了整本書,並且很愉快地答應了他。

這是一部公路,是由幾個不同的故事串聯成的一部長篇,雖然他跟我說這樣可以讓讀者在閱讀時有喘氣的時間,在這個短篇集盛行的年代,也隻有這樣才能讓他們擁有更好的閱讀體驗。但我看完覺得他的擔心是多餘的,我無法說清這本書多麼有趣,簡直有趣得讓人覺得驚奇,看他這本書時,我甚至希望自己也坐在裏車的後座上,迫不及待地加入其中,參與方文傑和劉德偉的對話、爭吵、冷幽默和一些時候的沉默。

的末尾回到了阿新所想表達的原主題——關於選擇,兩位主人公最後因為各自不同的理念,做出了相反的選擇,我看完的一瞬間竟不知道應該同意他們之中的哪一個,兩個人的選擇雖然相反,但都有理有據,都能引人深思。

也是看完,我才知道,大概這些年,在毫無棱角的個性下,阿新總是給人太多包容,也總是在不同的選擇中常常為難自己。

他一定也有從不言說的缺憾與失落,也有過想奮起彌補的時刻。

最終他把這些都放在了文字裏,所以感人肺腑,暖人心脾。

唯有心裏曾千回百轉、跋過山涉過水的人,才會寫出這樣的文字。

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他會被更多人知道,因為他是一個匠人,一定會有更好的時代迎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