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懸空山,天上錦繡城。南溟葬劍三萬把,一朝敦煌散落花。”江湖上很多事情慢慢都變成了不足為信的傳說,在小茶館的說書先生口中一番添油加醋,便能激得無數熱血男兒棄筆從戎按劍而起。今天大梁城西郊外的說書客剛一吟出這不知道被人吟過幾萬遍的定場詩,小茶館裏便響起了一連片的叫好聲。
這首不平不仄無韻無律的小令說的是江湖上有史以來的四段神話般的故事。
傳說數百年前,西方今吐蕃國與今吐火羅國的交界處,昆侖山向北延伸出去的一條分支山脈,原先有座仙人居城高懸天上,曾有無數劍俠禦劍穿梭,是為懸空山。劍俠嘛,總喜歡仗劍橫行,大底是跋扈的。某日惹上了某個小部族裏一位姓有窮氏的漢子,有窮氏於是隻身上昆侖,往懸空山討說法,劍俠們自然不會在意這位窮獵人,不僅如此,更自恃懸空山高懸天上,對其百般嘲諷。有窮氏大怒之下彎弓搭箭,一箭射塌懸空山,若幹劍仙禦劍升空圍攻,卻被有窮氏一箭一個,打野雞一般射落在地。懸空山從天上跌落人間,那些跋扈的劍仙從此學會了夾著尾巴做人,罕有人再仗著一身業藝魚肉旁人。如此,是為“人間懸空山”。
有窮氏數百年之後,有位慷慨豪俠名為公孫元一,身負八劍,自昆侖懸空山而出,周遊天下,行至巫山附近。彼時正是列國紛爭、天下大亂,古蜀國與古楚國在此一場大戰,兵火連年,流民扶老攜幼,遷徙千裏,卻不知要往何處躲避災火。這股數萬人的流民隊伍沿江而下,逶迤來到左近,卻正好撞上蜀國主力與楚國主力在此決戰,雙方竟不約而同以刀兵驅趕難民向對方衝陣,不願衝陣者,便一刀一個殺雞般抹了脖子丟進湍急東去的長江中,可憐流民們本來就背井離鄉,此時更要生離死別。公孫元一怒不可遏,一人八劍擊潰了巴國與蜀國的主力,親自護送流民入巫山附近的一座錦繡山躲藏。為免流民們複又為兵火牽累,他兩劍斬斷了周遭山脈,將錦繡山與附近外界徹底隔絕開來,流民們由此在山中築錦繡城安居,外界混戰綿延百年,天下摧垮大半,戰火卻始終沒有燒上錦繡山。這座錦繡城平生生遺世獨立,仿佛獨居天上,因此,是為“天上錦繡城”。
公孫元一斬出錦繡城後,又在外界雲遊十數載,一人八劍挽救了數十萬條人命,卻終究無法平息亂世戰火,心灰意冷之下,返回錦繡城,於此終老天年。他在外雲遊十數載,曾經邂逅不少根骨絕奇的孩子,俱帶回錦繡城培養。其中有一位名為江飄萍,天資最為卓絕,不僅將公孫元一畢生劍道“三易劍”融會貫通,更是觸類旁通,自成一家,公孫元一仙逝之後,江飄萍秉承師尊遺願,攜公孫八劍之一的坎水劍離開錦繡城闖蕩天下,意圖平息亂世戰火。起初沒有人相信這個青衣劍客能做到他恩師都無法做到的事情,然而當他一襲青衣出現在魏、蜀、楚、吳、越五國混戰的襄樊城下,一劍化作萬千飛劍,壓製二十萬甲士時,天下人一時失聲。江飄萍與五國定下約定,五國以當下控製區為界,各守國土,平息戰火,一國違約,他將以飛劍殺盡那國王室,五國違約,他就殺盡五國王族。當時五王迫於壓力,與之締約,本來存的念頭是以緩兵之計騙走這名絕世劍客,然而江飄萍冷笑三聲,雙手一招,襄樊城下,三萬柄佩劍竟然離開了甲士的手,隨江飄萍一襲青衣向南絕塵而去,最終落於南溟一座環形礁中。江飄萍落足於此,開宗立派,此礁也從此名為南溟劍池。是為“南溟葬劍三萬把”。
江飄萍這一手震撼天下,終其一生,中原果然不興戰火,隻是江飄萍終究並非天人,總是壽數有限。他仙逝的消息傳回中原,第二年楚國就與魏國聯盟,攻滅吳越、西征巴蜀,戰事正酣時,魏國忽然撕毀盟約,直搗大楚郢都,大楚皇室一夕覆滅,魏國扶持吳越舊族趁勢複國,又是一番列國混戰,最終吳越誰也沒討到好,倒是大楚的唐王割黔州、桂州與苗疆,借來苗人勢力攻伐吳越,而與此同時,魏國內亂,國內鮮卑族拓跋部拓跋宏玉、慕容部慕容琰各自揭竿而起,魏國不得不從故楚國抽走軍隊,吳越舊族旋即被鎮壓下來,大楚的唐王自己登了基,改國號為南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