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二章、教訓(1 / 3)

棋原市華鳳縣到了,楊藝下車,那位長者和楊藝同一站下車。

這的小站布置得整潔,等車的月台地麵是大理石鋪的,月台正中間位置擺著一溜花盆,花盆裏種的斑點菊全都開了。

棋原市在鄭圓市南麵,氣溫比鄭圓市暖,菊花未曾受過冷風侵襲,所以開得好。

楊藝腳踩在宛若一塵不染的大理石地麵,向出站口走來。一路的斑點菊雖說不上爭奇鬥豔,倒也賞心悅目。楊藝心想,這個縣級小站還真布置得雅致。

楊藝想起那位長者,他不是去陳家屯嗎,與自己同路,若與他搭伴走也挺好,省了問路了。

可自己已經說了是去棋原市華鳳縣,到站有人接,長者若是記起的話,落了個撒謊印象也不好。

還是自己走不要等他了,這樣一想,楊藝加快了腳步,也不回頭,急匆匆出了小站。

這時見一輛小客,前麵玻璃上豎個牌子,上寫陳家屯和幾個不想幹的地名,楊藝想,這一定是路經陳家屯的車了。

這時車已開始啟動,楊藝快跑幾步趕上車,問售票員是不是去陳家屯的,答,是。

楊藝坐在座位上轉過頭向站台方向望去,卻未見長者的身影,楊藝有幾分為他惋惜,也有幾分為自己感到慶幸。

到了一個村口,車停了,司機喊了聲,陳家屯啊,楊藝又問了售票員,確定是陳家屯。

楊藝下車,遇見一個小孩迎麵過來,楊藝向她打聽陳莫達老先生的家在哪。小孩指著村莊深處二層小樓說:“喏,那個二層樓就是。”

楊藝謝過小孩,向村子深處走去。

村莊裏靜悄悄的,路過一個池塘,楊藝聽見青蛙的鳴叫聲,這是小池塘,被池塘周圍長出的汀草掩映著,水麵上浮起一層綠苔,一個農村姑娘正用笊籬撈上麵的綠苔。

楊藝起初以為她在撈魚,但見撈過的地方綠苔不見了,露出了水麵,楊藝這才恍覺她撈的是池塘上麵浮著的綠色東西。

楊藝好奇地問:“你撈這個幹什麼?”

“回去喂豬。”農村姑娘回答。

“哦?這個還能喂豬”。楊藝頭一次聽說。

農村姑娘上下打量著楊藝,大聲道:“怎麼不能,這個東西幹淨著呢,不比你們城裏受汙染的水裏長出的東西。”

楊藝吐了吐舌頭,心想,別說,連這個都能喂豬,這裏的確沒受過汙染。

楊藝來到陳老家門口,見門前停著兩輛寶馬車,二層樓上傳來說話聲。

楊藝心想,這陳來還真不是一般人,但聽得說話聲越來越大,仿佛是在爭吵,隻聽一個洪亮的聲音道:

“你們都是有權有勢之人,我當不起你們的師父,請回吧。”

然後又是一陣聽不清楚的男人說話聲,夾雜著一個嗓子尖利之人的哀求聲。

楊藝覺得雖然聲音是傳到大門口被她聽到的,可站在人家大門口偷聽總是不好,所以就敲了大門。

其實大門是虛掩著的,楊藝隻要輕輕一推就開,但楊藝覺得這樣禮貌些。

這時楊藝聽見狗叫聲,心想,狗肯定是拴著的,不然早就衝出來了。

這時房門開了,到大門口迎客的是個中年婦女, 楊藝向她微笑著打招呼,“阿姨好,我找陳莫達老先生。”

“你是-”

“楊藝”

“原來你就是楊藝,快進來,我爸正等著你呢。”

中年婦女仰頭大聲喊:“爸,楊藝來了。”

“好,我就來。”楊藝聽出這正是那個洪亮的聲音。

楊藝大門,往裏走,這時隻見外樓梯上下來四、五個穿戴不凡、流裏流氣的男子,走在前麵的一個正強壓住氣憤之情,這時一個人追出來,連聲賠不是,楊藝後來得知他名叫陳強,是陳老的孫子。那個為首的,大家都稱他洪哥。

陳強道:“洪哥,您別生氣,我爺爺就那脾氣,我再勸勸他。”

“不必了,我們的賬改天按規矩算。”

陳強一聽,當即嚇得癱軟,矮下身道:

“洪哥,我給你跪下了,我這個,不是,你不能-”陳強果真跪在地上哀求著,那四個人不理他,急匆匆向外就走。迎麵遇見楊藝。

洪哥道:“這小妞長得真漂亮。”

緊跟洪哥後麵的人道:“沒化妝,純天然的”

洪哥對陳強道,“她是你家親戚?如果她肯跟我們去外麵吃頓飯,你的賬就一筆勾銷了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