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
“什麼?!”眾人聽到孫翊的話全都驚呆了,大堂裏突然靜的連呼吸聲都聽得清清楚楚。
也難怪諸人的反應這麼大,四百年大漢在這些人心目中或多或少都有些分量。當年即便董卓那麼猖狂,也一直不敢明目張膽提出篡漢的口號。自古“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孫翊現在居然說袁術要稱帝,怎不讓眾人都驚出一身冷汗。
反應最激烈的莫過於陸康老爺子了,隻見老頭噌的站了起來,激動的道,“無恥匹夫,陰險小人!他何德何能居然敢代漢自立?虧他袁氏一門號稱四世三公,難道就是這樣報效朝廷的嗎?倘若他真敢如此作為,我陸氏一門必和他不死不休。”陸老頭眼看就要背過氣去了,旁邊的張昭連忙起身拉住陸康往椅子上坐,董昭則輕拍著陸康的背部給他順氣。孫翊則趕緊讓陸遜過去陸康身邊伺候,並命人請兩位神醫前來偏殿等候,他可不想議事的時候先氣死一位重臣。
好不容易安定下了陸康,魯肅沉聲道,“若袁公路真有此心,那他大哥袁紹難道就不阻止嗎?”
孫翊訕訕的道,“恐怕袁紹巴不得袁術這麼做呢。那袁本初現在正全力對付公孫瓚,意圖總領幽、並、冀三州之地;到時再加上青州田楷,這袁本初便擁有天下十三州中的四州。既有兵馬錢糧,又有謀臣猛將,他的心思怎會拘泥於黃河以北呢?況且,現在袁紹就已經讓曹操把大將軍之職讓給他,如此見小利而忘義的人物,諸位說他會去阻止袁術嗎?”
說完這些,孫翊看陸康老頭又要發作,忙給陸遜使眼色,陸遜趕緊的幫陸康順著氣,小聲的嘀咕著什麼,這才見陸康稍微緩和了下來。
魯肅想了一下,又道,“如今袁術令我廬江出兵相助,若去,則必受天下聲討;若不去,恐袁術興兵來犯。此兩難之事也。”
陳武在旁邊撇撇嘴悶聲道,“怕他作甚。若其敢來,我廬江兵馬也不是吃素的。哼!”
孫翊看著陳武,笑了笑道,“子烈勇猛,自是不怕那袁術小兒。可若其舉大軍來攻,我廬江該如何抵擋呢?”
陳武撓了撓頭,道,“某隻管衝陣登城,其餘的事情還是讓別人操心吧。”
“哈哈哈~~”眾人聽到陳武的話,莫不開懷大笑,剛才的陰霾之氣無形中少了很多。
魯肅無奈的看了看陳武,道,“一直讓你多讀些兵書,你就是不聽,你看人家子明,和你年歲相仿,卻用功的多。”
“等等!”孫翊猛的止住了魯肅的話,激動的道,“子敬說的子明可是呂蒙呂子明?”
魯肅驚道,“正是,難道三公子知道此人?”
孫翊這個興奮啊,朗聲道,“好啊,好!子明如此好學,後必成大器。子敬可悉心教導,莫失吾望。”
魯肅雖然不知道為什麼孫翊對呂蒙這麼重視,但是看孫翊如此鄭重的樣子,也就答應了,何況他確實覺得呂蒙是可造之材。
呂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曆史上的東吳四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之一,對於呂蒙的生平,筆者不去過分多說,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了。
孫翊可不知道因為自己的到來,改變了曆史的足跡。使得呂蒙並未如史上一般過江尋找姐夫鄧當,而是來到了廬江,投靠了自己。反正現在的他是高興地很,東吳四督中的三個,皆在自己手下。還有個周瑜跟著自己大哥孫策,東吳的名將基本都齊了。孫翊本想將呂蒙弄到自己身邊,後來想了想沒什麼可以教他的,還不如放在專業人士魯肅身邊學習的好。
安排好了呂蒙的事情,孫翊接著道,“子敬可說一下廬江現在軍力如何?”
魯肅整了整思路,道,“目前廬江大營有猛虎軍一萬;蘇飛將軍統領的水軍五千;徐盛屯駐懷寧有精兵三千,丁奉駐守的濡須口有兵三千,孫禮新招丹陽兵剛有兩千;總計兩萬三千人馬。但其中徐盛懷寧兵馬不能妄動,孫禮新招之兵暫無戰力,我軍可用之兵隻一萬八千人。”
孫翊聽了點點頭,問道,“公仁先生,那袁術實力如何?”
董昭在來到廬江後,被孫翊任命為議曹從事,專管收集各方情報,孫翊又將孫高調給董昭做幫手,另外還從猛虎十三衛裏麵挑出了孫信、孫忠、孫義三人弄到董昭手下。這三個家夥可是流浪了很久的,對各處的事情都很了解,人情世故各方麵也都很有心得,孫翊也不想把他們一直放在身邊做侍衛,該給他們一些發揮能力的工作。
董昭想了一下,道,“據查,袁術統壽春一地,有人口近四十萬,手下兵馬有十萬之眾,可謂窮兵黷武,民怨甚大。目下又收留與曹操相爭失敗的楊奉、韓暹等人約五千西涼騎兵,實力多增。袁術手下精銳約三萬人皆由大將張勳統領,多為丹陽兵。最強之兵乃紀靈麾下五千士卒,不過已被主公借往江東之地。除此之外,其餘皆不足畏也。”
眾人聽罷都開始考慮起來,不光考慮人員,更要考慮戰爭的得失,雖然誰都不願打仗,但是當戰爭無法避免的時候,也隻能硬著頭皮上了。
“也就是說,我軍要用不到兩萬兵馬,去對付袁術至少三萬大軍。而且,我軍的兵馬中,還有五千水軍,這就意味著實際上能投入戰鬥的不足一萬五千?”孫翊悶聲道,“一比二,比對付黃射的時候好多了。”
“恐怕沒那麼樂觀。”魯肅此時忽然道,“楊奉、韓暹所帶五千西涼騎兵,皆為百戰之士。今新投袁術,必想先立功勳,以作覲見之禮。加上張勳帳下五千騎兵,敵軍隻騎兵一項就有萬人之多。廬江騎兵目下隻千人,即便加上汝南徐晃將軍帳下三千騎兵,也才四千之眾。況且徐將軍的三千騎兵在汝南重地,不得輕動。我軍兵力上麵還是有些捉襟見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