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遊僧法號禪心齋,今年四十有二歲,一路從東南臨海往中原行進,在吳地遇見一夥流民,衣著破爛,手持爛鐵刀,短鐵耙,殺了山腳一戶打獵的人家。禪心齋趕到時候,先叫喊一聲,再上前去把為首一個惡人掌斃。

流民皆懼逃,唯有一個是死人的親弟,叫一句大仇來日定報,也跑開去了。

禪心齋入戶搜尋,家徒四壁,男女主人盡已斷氣,便誦經超度。忽聞小兒啼聲,和尚四處翻覓,於床下尋到一簍,簍裏有周歲的小孩兒一隻。

和尚將小孩兒懷抱,輕輕撫慰,小兒止啼。

待收斂亡者屍骸,禪心齋背負竹簍,攜著這小兒繼續旅程。

四麵皆有大風,呼呼作響,吹拂滿山竹林搖曳,此值日暮,西山飛霞,天光漸昏,星辰漸出,和尚眺目觀星,不覺有寒霧侵體。點起佛燈,一點豆大火光,照得原野燦爛。向東是山,向西是穀,南來之人當北往,和尚這便邁步朝北行進。

一夜深行,子時,簍內小兒啼哭,老和尚隻作不聞。循徑步入北鬆林,山間潺潺,月色清朗,見溪邊有母虎哺乳。

老和尚輕輕放下竹簍,跪伏神虎麵前。

虎未有稍稍動作。

禪心齋取出懷中短戒刀,割下左手尾指,飼喂虎母。便食之,母虎側臥,和尚將小兒抱起,輕輕置於虎腹前,兒即啜乳。

未幾,和尚斷指血流止息。伏身再拜,母虎合眼臥眠。

禪心齋將小兒放回背簍,沿溪北行。

東方日出,和尚出了山穀,溪流入江,水麵闊大,風平浪靜,有行船往來。遙望見江陰有人煙村鎮,禪心齋便往托缽乞食。

逢人問詢,和尚從何來,要往何處去?

和尚便答,從東南來,往中原去。

又問,背後小兒可為汝所生?

和尚便答,非,乃吾弟子,相逢道左。

鎮裏有孫姓富戶,家有女眷崇佛,即遣健仆延請和尚上門說法。

禪心齋乃往江邊濯足,收拾畢,隨此人往孫宅做客。

孫家主人問詢,和尚懂些什麼經,會的什麼法,寶刹何處?

和尚便答,未曾懂甚麼法,平生隻誦《心經》與《金剛經》二篇,無有寺廟,雲遊四海。

禪心齋在孫家住了三日,說《金剛經》十二品,這便要繼續行程。

孫家男女送客出鎮,又布施盤纏若幹,和尚踏上行舟,往江北去,不複回。

行船過江,棄筏登陸,和尚趕路不提。又二日,天大雨,和尚解下緇衣,覆蓋簍上,小孩兒蜷臥簍中,聞聽雨打衣衫之聲,喜而笑。

風雨不息,和尚與小孩兒渾身濕透,禪心齋攀上道旁老鬆,極目眺望,隻見四野茫茫:南邊是一片荒地,東麵是山林,西麵有河穀,北麵一片茂密鬆柏,隱見炊煙升起,雨中煙氣發青藍色,恰如東山半坡浮起淡淡雲嵐。

這一路未見人氣,和尚便循煙入林。落雨撲簌,擊打頭頂喬木,深林傳來幾聲哀哀鳥啼,也不知是何處迷家的燕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