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六章 鑄盾(3)(1 / 1)

離工地不遠的簡易工棚裏,陳大龍把工程技術人員召集起來開會,研究改進工程的辦法。

大家爭先恐後地發言,他拿著一支煙擺弄著,不時地在鼻子上聞聞。這成了他的一個習慣,雖然已經戒煙了,但在思考問題時,他總是習慣地拿著一支煙聞著。

有人發言道:“風鑽手大都是新兵,技術不熟練,不是打得七扭八歪的,就是把鑽頭打斷了,半個小時打不了一米深。”

“現在工廠生產的鑽頭質量也不行,打不了幾個眼,就磨損的差不多了,再加上折斷的,損耗的太厲害!”

“爆破技術上也存在問題,經常是衝天炮。一排炮放完,普遍留著五六寸深的炮眼。”

陳大龍一言不發,靜靜地聽著,他讓穀連長把蔣成進找來。

歐陽南江也坐在一邊聽著,陳大龍已經給他說過自己的想法,在這個會上,把大家的意見建議集中起來,使他的想法進一步的充實完善,所以陳大龍讓他先聽後說。

一身粉塵的班長蔣成進進來了,陳大龍向他招手:“坐,坐!小蔣是我們師裏最好的風鑽手了,小蔣,我問你,你打一個一米多深的炮眼需要多長時間?”

“石頭硬的話需要15分鍾左右,軟的話也就7、8分鍾吧。”

“一般打幾個炮眼換一次鑽頭?”

“7、8個吧!”

陳大龍對與會人員說道:“看來鑽頭質量是有問題,但關鍵還在於使用風鑽的人!隻要技術合理規範,做到人機合一,損耗會減少,打眼速度也會上來!爆破問題也是一樣,4團15連想了個辦法,用水泥蛋蛋添堵炮眼,瞎眼炮和衝天炮就減少了6成。小蔣,為什麼你們一個工作日下來還隻能進一米多一點?”

“打完炮眼,要裝填炸藥,然後卸腳手架,爆破、排煙、排險、運碴,再搭腳手架,風鑽手還沒上去就到了換班時間。”

“穀連長,說說你的想法。”

“小蔣說的是每個工程連每個工作日的工作,每班下來,大家都很疲勞,效率又不高,打完炮眼換班時,還要注明炮眼位置。各連交接班時要交待進度、險情,清點設備,就這要用去半個多小時的時間,造成人員窩工浪費。我們有一個初步設想,能不能按照工序和業務分一下工,合理搭配,減少窩工,加快進度。”

“說具體一點兒!”陳大龍說道。

“就是打風鑽的就負責打風鑽,爆破的專門負責爆破,裝卸腳手架、排煙排險、運碴也一樣,形成流水作業,打完炮眼,風鑽手撤下來,爆破人員上,裝填炸藥後,裝卸人員上,爆破後排煙排險人員上,然後運碴組上,運完碴裝卸人員再上,再風鑽手上。這樣交接班隻是各專業對口交接,縮短時間,減少窩工了。”

歐陽南江知道,師長跟他討論的想法來自於施工一線幹部戰士的想法,並且也讓他跟穀連長他們認真進行了分析研究和計算。

“歐陽工程師,說說你的意見?”陳大龍點到他。

他扶了扶眼鏡胸有成竹地說道:“我做了精確的計算,如果按照這個方法掘進,工作效率可以至少提高三倍以上,也就是說,掘進進度可以大大加快!”

陳大龍接著:“歐陽工程師的具體計算方法很複雜,在這兒就不用說了,但我看過,是有科學依據的。這個辦法術有專攻,各工序專心做好一件事,既保證了質量,又提高了工程進度,人員也能保證充分的休息,不會過於疲勞。”

有人提出意見:“這樣辦法好是好,但是一是人員需要重新分組搭配,這樣可能打破原有的連隊建製,人員管理怎麼辦?二是各個工序的時間不一樣,每個班次的工作時間也不好掌握。”

陳大龍說道:“隻要加快進度,完成任務,打破原有的連隊建製有什麼不行?實際上隻是人員做一下調整,在團的編製內,分成風鑽連、爆破連、裝卸連、運輸連、被複連等等,人員管理、思想教育還按正常連隊工作來抓。至於工序時間,也可以打破原有8小時工作日的辦法嗎?田參謀長,你看呢?”

“我看這個辦法可行,不妨先試試。技術科負責研究一下各工序流水作業問題,工程科和軍務科共同研究一下人員編製調配和管理問題,盡快拿出一個方案來。”參謀長田永康說道。

陳大龍:“盡快也要有一個具體時間,一周之內怎麼樣?”

參謀長看了看各科負責人:“沒問題!”